政協的提案,教育局是這么落實的:
小學一年級不教英語讀寫
小學要不要學英語?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但不少家長老師并不認同。
其實,在今年市政協會議上,致公黨廈門市委就提案建議,小學一年級應避免開設英語讀寫類課程。
記者昨日從致公黨市委獲悉,該提案近日已獲廈門市教育局辦復。其實多年以來,市教育局都不提倡在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但這次答復政協提案首次明確:小學一年級英語不開設讀寫課,字母的書寫到二年級才接觸。
提案
英語為漢語拼音“讓道”
致公黨市委的提案指出,一年級的學生尚處于知識懵懂時期,漢語拼音作為一種拼音教學也使用到音標的26個字母,如果此時將英漢兩種拼音系統同時教學,容易給孩子造成混淆。
他們調查發現,雖然教育部門不提倡在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程,但實際上也沒有禁止,許多學校,紛紛開設了英語課程。
提案建議,教育部門修訂相關文件,或專門出臺文件,明確要求各小學不得在一年級開設英語讀寫課,條件允許的可以開設英語興趣課,而不做考試的要求。
答復
允許小學二年級起學拼寫
廈門市教育局在辦理答復中表示,不要求全市小學均從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目前,思明、湖里、海滄從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集美、同安、翔安則從三年級起開設。
根據提案的建議,市教育局稱,一年級的英語教學,未開設讀寫課,采取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活動。字母的書寫在二年級才接觸,不會造成和漢語拼音混淆的現象。小學階段的英語也不作為考試學科,而是考查學科。
廈門市教育局表示,相比其他學科,廈門小學英語課所占的比重是比較低的。相較于其他經濟發達的地區,廈門的英語課時偏少,并未過分強調英語教學。
記者隨后采訪了多位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表示,學校的英語課確實沒有讀寫內容,這其中還包括以外語為特色的廈門外國語附小。
觀點
英語和母語并不完全對立
對于小學英語,廈門市教科所原所長譚南周的觀點是,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較強的學校,開一些興趣班、選修課,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多學一點英語,但必須建立在保證母語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兩種不同的語言有排斥性,也有共通性,不是完全對立的。”譚南周說,若處理得好,語文和英語可以實現互補,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