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擴大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組織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增布點、“回購”小區配套幼兒園、農村閑置校舍改造等方式推進公辦園建設;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實行品牌連鎖和集團化發展等方式引導民辦園提供優質普惠性服務;鼓勵和支持創建示范性幼兒園。
二是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用好省級專項資金,加大扶持力度,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建設,力爭到2014年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完成率達85%以上,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5個財力相對困難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通過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基本實現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辦學,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條件。
三是提升普通高中辦學層次和水平。開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改革發展試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多樣化課程,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求。支持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創建省級達標高中,在省一級達標高中遴選建設一批省級示范性高中,扶持有特色高水平民辦普通高中,形成多元辦學格局。
四是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總結推廣城鄉學前教育片區管理經驗,建立名園帶新園、強園扶弱園的管理模式,構建城鄉、園際共同體。深化義務教育城區“小片區”和農村學校“委托管理”改革,推動“名校辦分校”、“老校帶新校”,建成一批群眾認可的“身邊好學校”。開展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和委托管理實驗,推動省內高校、科研機構面向高中學生開發開放優質教育資源,探索聯合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五是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完成“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與國家、地方網絡平臺對接互通的省級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向農村學校和教學點傳送力度,共享“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等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促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變革的有效途徑。
六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推動實施中小學師德建設工程,嚴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規范。推進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工程”,實施中小學新任教師全省公開招聘制度、農村緊缺學科師資代償學費、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等計劃,重點補充小學英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確保明年春季開學全省開齊小學英語、信息技術課。重點組織開展面向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支教和幫扶活動,從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選派230名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到省市優質校跟崗學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