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亟待“升級”
操場上,不少孩子們正來回奔跑踢球,3個孩子正在校門口的黑板墻前繪制新學期的粉筆畫。這一切,乍看上去與一般的學校沒有什么兩樣。
成立于1995年的連江特殊教育學校,是全省特教學校達標驗收9所學校之一,目前有214名智障或聾啞學生,開設了從學前到高中職前的所有培智課程。
“現在學校以不同程度的智障學生為主,聾啞學生只占很少的比例。”校長莊維佺介紹,這要歸功于目前醫學上的早期干預,嬰兒剛出生時通過聽力篩查確定聽力是否受損,如發現可以提早輔助治療。
從2001年至今,連江特教學校已有近百名智障或聾啞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或進入技能院校深造。
“學校有64名教師,而特教專業畢業的不到25%。”莊維佺說,除了特教專業教師不足外,目前學校還經歷著人才“升級”的困境。
38歲的林家容副校長雖然是科班出身,可他還是感覺有點跟不上形勢變化。
對通過“3+1”進入特教崗位的阮雕霞來說,這一感受更為強烈。所謂的“3+1”,是指3年普通師范專業畢業再加1年特殊教育專業培訓后在特教學校上崗教學。
老師們眼中的形勢變化有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落伍,2009年,醫教結合的理念開始進入國內,這一理念提出了針對智障兒童的康復教育要從醫學角度尋找原因,從教育領域制定矯正教育方案。這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具備“跨界”的知識及相關技能培訓;二是自閉癥孩子數量增加,教育難度成倍上漲。
“比如可視音樂治療系統,屬于情緒干預與訓練,通過音樂及圖像刺激喚醒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覺認知。我們也到上海專門培訓過,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一般智障兒童有效果,但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效果就不太明顯。如果有專業的后期指導,相信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阮雕霞說。
2012年入職的盧玲丹老師,畢業于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我學的是自閉癥教育與康復專業,但工作后基本要重新學習”。
據介紹,一個特教專業走出來的大學生,入職后需要繼續專業培訓,而真正適應這項工作,則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培訓周期。
錯過最佳康復期
與跟不上新理念新形勢相比,讓教師們更無奈的是,許多家長往往不承認自己的孩子出現智障問題,無視孩子在普通學校年年留級的異常狀況,導致最終轉到特教學校時,已經錯過孩子最佳的康復教育期。
目前學校共有21個班級,年齡跨度在6-22歲之間,有的班級的學生年齡相差最大的有10歲,這也導致了教學難度的增加和工作量的增大。
“年齡越小,康復的效果越好。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這些孩子們長大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阮雕霞說。
“我經常聽到家長說,‘你們辛苦5天,我辛苦剩下的2天,這樣一周不就過去了’。”阮雕霞無奈地說,“感覺大部分家長都把學校當成托兒所了。”
曾在福建省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工作過的盧玲丹老師說:“那里針對自閉癥兒童的招收要求就是親子互動,必須要家長陪同。在連江,家長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自閉癥兒童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父母陪同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1歲的陳洲被診斷患有自閉癥,上課經常咬人。學校今年曾要求家長陪同上課,結果出現的情況是:家長有空孩子來上學,家長沒空孩子干脆就不來了。
相比于經費及人才的短缺,莊維佺校長更希望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特教不是簡單的知識教學,它更多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提供有效的人格教育,關乎未來學生走向社會的生存自理能力。”
“特教第一人”的教育試驗
莊維佺是連江特教領域的第一人。1991年在官坂鎮梅里村小學任校長時,開辦了全省第一個村級小學特教班。“當時墻內是孩子們
上課的瑯瑯讀書聲,墻外則是一些沒有學校愿意接收的孩子們站在路邊或發呆。”由于普通學校不接收智障及聾啞學生,這就導致這些孩子處于“放養”狀態。
在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下,梅里村小學特教班誕生了,第一期招收10個智障學生。1995年連江特教學校成立之后,莊維佺的工作重心也從普通教育轉向特殊教育。
莊維佺認為,在特教領域,勞動技能、社會適應培訓比基礎文化課更重要。烹飪室、家務室、理發室、美工室等一系列勞動技能培訓教室在連江特教學校一應俱全。
“烹飪課不是教學生成為廚師,而是讓學生懂得做基本的家庭菜。”莊維佺說,“這些技能傳授比專業的康復器械訓練更有效,更受孩子們歡迎。”
2009年,針對智障兒童的康復教育,連江特教學校在全省率先建立言語、語言、認知、情緒、行為等5個專業的評估與訓練室。“評估與訓練室可以全方位了解孩子的特征,并給出評估方案,專業勞動技能培訓教室與體育訓練則致力于開發學生潛能。”莊維佺說。
比如,去年從特教學校畢業的林德福進入福建技師學院就讀工藝美術專業,學習脫胎漆器和軟木畫,他的美工潛能就是在學校期間挖掘出來的。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莊維佺看來,特殊教育就是要采用特殊的方式,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成才。
2012年9月,他又嘗試創辦自閉癥兒童實驗班。“難度太大,自閉癥兒童通常都是生活在自我的天地中。”在他看來,自閉癥兒童教育問題一直是特教的難點。
目前,自閉癥實驗班僅6個學生,僅占全校自閉癥學生的10%,由3名老師同時負責教學。
“對自閉癥孩子原本應該推行1對1教學,但師資力量跟不上,老師只好辛苦一些。”莊維佺說,“比如個人訓練課程,由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安排4個訓練方向,有訓練使用剪刀、貼花、擺東西等等,老師需要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準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