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婷是福建農林大學國際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班學生。她的作息時間與其他同學不同:每天上午7點送10歲男生小陳到福州臺江區的一所小學上學,下午5點30分接回。晚上她住在陳家,家里就她和小陳兩個人,她還要負責家務并陪伴他讀書。
“我做的是家庭保姆工作,每個月工資2800元。”曾培婷說,由于小陳的父母目前在國外,她實際上扮演了家長的角色。
她的這份工作始于今年7月,當時和她一起上崗的還有54名來自福州各高校的男女大學生。他們接受家政公司有關安全教育、家政技能等方面的免費培訓后,成為首批以“家教為主、家務為輔”的暑期“大學生保姆”。
曾培婷的雇主對她的表現贊不絕口。“小孩的父母不在家,暑假他就搬到爺爺奶奶家里住。我們原本打算找一個大學生家教幫他輔導功課,沒想到小曾不僅可以輔導孩子做作業、玩游戲,還能做一手好菜,幫我們老兩口省了不少心。”小陳的爺爺說,新學期開學后,孫子回到了靠近學校的自己家住,就請小曾繼續照料他的生活和學習。
像這種雇傭雙方都滿意并續約的情形,在這次暑期“大學生保姆”中屬于個例。福州倉山區商人林某找了個女大學生陪小學五年級的兒子過暑假,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學生教小學生,文化水平是足夠了,但她不善于和孩子溝通,沒辦法跟孩子建立信任。”林某抱怨,這個女生性格上比較內向,經常“喜歡一個人玩手機”。
福州鼓樓區的雇主劉女士對此也頗有同感。她原想雇個大學生保姆暑假陪兒子玩,潛移默化影響處于啟蒙期的孩子,結果不到一個月就提前解除合同。“孩子貪玩不做作業,他竟然在一邊干瞪眼,根本沒有辦法融入孩子的世界。”談起家務活兒,劉女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吩咐他去超市買卷心菜,他買回的卻是大白菜”。
而大學生們也普遍覺得“保姆”這活兒不好干。“孩子已經上五年級了,自我意識很強,一開始對我有抵觸心理,不聽話,還總跟我作對。”福建工程學院2011級會計學專業的女生邱某說,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孩子才慢慢接受了她,但還談不上默契。她覺得,最難的就是與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問題。
福建農林大學2011級計算機系學生王某是為數不多的男保姆。他的服務對象是個上幼兒園的小男孩,但他卻苦于跟小孩子玩不來。再加上他以前很少做家務,對雇主基本幫不上忙,所以感覺也不好。
福州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林桂輝是這次暑期“大學生保姆”的策劃組織者。“我們主要是想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讓他們有機會對家政行業有一個切身的體驗,可以從兼職到就業再到以后的創業,從而帶動家政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 林桂輝說,暑期“大學生保姆”只是他們的一個小嘗試,出現一些不和諧也屬意料之中。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能邁出這一步已屬不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