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非真冷,熱門有假熱。多重復雜因素影響下,公務員考試冷熱不均的狀況還將繼續存在”。
今年,河北經貿大學2008級會計專業學生楊光聽從家人建議,放棄了到一家薪酬不錯的水利水電公司工作的機會,因為家人覺得這份工作要跟著工程到處跑,太累、不穩定。之后恰趕上2012年的國考報名,楊光選報了天津市南開區國稅局的科員職位。
“考上是意外之喜,考不上也為下次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練了兵。”楊光告訴《?望東方周刊》。
楊光2012年6月畢業,如今正處于大四急切擇業的狀態。他說:“同宿舍6個男生,算我有4個報了國考,其中一個已經簽了一份工作。我們都認為考上非常不易,資格審查合格人數約133萬人,僅僅招10486個職位17941人。”
但是,讓楊光和他的同學感到意外的是,截至10月24日報名結束時,尚有67個職位“無人報考”。
與此同時,另外一些職位卻熱鬧異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一路領先,從10月16日開始就位居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后統計,它最終的競爭比例高達4214:1。
國考職位如此極端的冷熱不均,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香餑餑”為什么遭冷落
根據官方統計,每年都會有無人問津的職位存在,今年并非孤例,去年有153個職位無人申請,前年有71個職位落空。
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無人喝彩的職位并非全是常識中的“冷門”,其中有些職位在社會上還頗吃香。對此,《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用書》主編、中公教育集團總裁李永新向本刊解讀了外行人不甚了解的“門道”。
以2012年國考報名情況為例,李永新說,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國土資源部直屬系統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哈爾濱鐵路公安局等大概10個職位粗看極具吸引力,之所以被考生放棄,原因在于其招錄條件。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一職的要求卡在“蒙古語”上。掌握這種非通用語言的學生大多通過高校內招找到工作,“早就被外交部內招完了,公考招考的就很可能沒有人來報了。”李永新說,這個職位專業限制太緊。
至于國土資源部直屬系統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職位,“其專業要求很明細,土地資源管理、法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二年以上基層國土部門工作經歷。”李永新說,這些條件若還可以接受,最關鍵的是它同時要求報考人必須具備三支一扶(支教、支醫、支農、扶貧)、西部志愿者、大學生村官等三項經歷,“這一下子就把絕大部分報考者限制住了。成都這么個好地方,又是國土資源部,很多人都看成香餑餑,怎奈門檻太高。”
相比以上兩個職位來說,哈爾濱鐵路公安局的職位顯得“不冷不熱”。“從名稱上看還算不錯,但問題在于它招考條件的備注里明確地寫道:在海拉爾鐵路公安處管轄扎賚諾爾、金河、根河地區從事刑事案件偵破工作,有時執行夜間鐵路沿線地區案件排查、抓捕任務,適合男性,服從處內二次分配,最低服務期5年(含試用期)。”李永新認為,具體工作地點的偏遠是導致無人問津的主要原因。
三年都空缺,還在接著招
有些職位偶然一年無人報考,可以理解為職位的特殊要求,但本刊記者考查近幾年的國考報名統計資料,發現有些職位連續三年都無人報考,但本次仍持續在招。
如中國民用航空局華北地區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區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局新疆管理局等三個機構在近三年國考職位表中均有出現,均無人報考。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亦是同樣情況。其中緣由何在?
對此,李永新仔細分析了本刊記者提出的現象后解釋說,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三年來完全相同的職位只有一個,代碼是“503297007”,它代表的是中國民用航空局新疆管理局的職位,“每個職位的代碼是唯一的,所以有時看到一些職位很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樣。不過同一個職位連續三年招卻仍然空缺的情況的確存在。”
中國民用航空局新疆管理局的職位要求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學歷為碩士及以上,李永新認為這兩者之間在現實中難以契合,“一般碩士剛畢業的很難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而且還是比較偏遠的地方,滿足條件不容易,真滿足條件的卻不一定愿意去。”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職位在經驗、學歷等方面要求一般,其獨特要求在于“持甲類船舶大管輪適任證書”,“對于海事部門來說,這個證書的要求是最關鍵的,一般持有證書的人用不了幾年年薪就高達幾十萬了,他們擇業的要求就會更高。”
李永新覺得這些都屬于條件苛刻類型,“只要不改條件,明年還是沒人報,所以只能是今年招不到,明年接著招。”
李永新認為,苛刻條件之下暗含著多種可能。“用人單位在設置條件時,已經有了合適的目標,按照目標個體去進行條件設置,別人自然就被審核掉了。當然這種情況屬于個例。也可能是招考負責人在其范圍和領域內沒有看到合適的人,就先把職位條件定得高不可及,等到他發現合適的人選再調整條件。也有些部門的確是不肯降低條件,一定要招到具備全部要素的人,哪怕招不到,也要堅持要求。”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連續招不到人就會造成一個職位在編制上空缺。而發生這種情況,用人單位一般會采取別的方式解決。“可以借調或臨時聘用,對沒有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用人單位甚至不用給他們福利保障或全額工資。這樣的情況下,嚴格的報考條件甚至可能是一種有意設置的門檻。”李永新說。
熱門職位有“假熱”
一些職位連續遇冷,有些部門也連續幾年成為報考最冷門的領域。近三年,氣象局占據當年無人報考職位總數的40%左右。本次67個無人報考的職位里,有25個職位來自氣象部門,比例為37.3%
對此,李永新認為不難理解。“純事業單位,福利待遇收入各方面條件都不算好。”
幾年來的純熱門單位有三種情況。“中辦、國辦這樣的中央部門,一般人考慮職業升遷的空間,肯定都是大熱。”李永新說,“還有權力部門,管審批的,如國土資源、海關、國稅、公安等,再有就是與經濟聯系緊密的,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等。”
國家氣象局的職位都不太受歡迎,地市和縣區的氣象局更別提了。“這些職位最能吸引的是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但兩年的工作經歷要求又把他們拒之門外。”
李永新認為,部門的冷和熱三年里基本沒有顯著變化,但部門的熱度并不意味著它所公開招的所有職位都具有熱度。“這要細致到具體職務的職責和擁有的資源,比如國土資源部的督察和稽查部門,權力較大,職位的熱度就高,而如果是管檔案和信息的,熱度就相對低一些。”
而職位的冷和熱卻有真假之別。今年最熱門、競爭最激烈的部門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競爭比為1015.3:1,但李永新卻認為這屬于“假熱”。“國家民委不屬于社會認為的有錢有權的部門,為何會這么熱?原因就在于它提供的職位要求比較寬泛。”
以“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處主任科員及以下”這個職位為例,專業為人文社科類,學歷要求碩士及以上,基層經歷不做要求。
“工作年限沒限制,這是最核心的原因,應屆生可以考。現在只要想進中央機關的,肯定都得是碩士以上,學歷要求就沒有起到限制作用,而專業是人文社科,本來文科想考公務員的比例就高,尤其是女孩子。”李永新說,“甚至很多人面對別的要求很無奈,選了半天,只有這個職位能報考。”
2010年國考競爭最激烈的“科學技術部的國際合作司歐洲處主任科員以下”職位,2011年國考競爭比例最激烈的“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節能與科技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均是由于職位要求比較寬泛而拔得最熱門“頭籌”。
“冷門非真冷,熱門有假熱。多重復雜因素影響下,公務員考試冷熱不均的狀況還將繼續存在。”李永新說。
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