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農村學校住宿、生活條件簡陋,農村教師“夢想進城”導致教師無序流動已成當前教育一大難題。為此,三河市不僅在一些邊遠農村建起了兩室一廳的高標準周轉宿舍供教師免費居住,還通過制定政策,規定學校距離市區越遠越偏僻,教師連續扎根農村時間越長,額外津貼就越多,有效吸引了教師在農村安心執教。
“現在,農村學校不少教師都在市區買了房子,一些人就無心扎根農村,總想調到市區學校。農村留不住教師,曾經是教育一大頭疼事。”距離三河市區75里地的東營小學校長孟祥東說。
而在3年前,不少農村學校條件確實相當簡陋。在東營小學執教13年的關永旺說:“2010年前,教師集體宿舍還是土坯房,抬頭就能看到房梁,木頭窗戶不嚴實,大冬天一刮風冷颼颼的,學生用的凳子支上木板就是床。”條件有限,他與同校老師李金蘭結婚后還在一個校園內分居了2年。
“那時候,晚上如廁都是一大難題。旱廁在校園西南角,離宿舍500多米,上廁所都要搭伴。”關永旺的同事杜文斌說,這種狀況在農村學校很普遍。
如何破解普遍存在的農村教師“向往進城”難題?“要想讓老師安心在農村執教,就要提高待遇,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士猛說。
在農村學校改造中,三河市在12所偏遠學校建起了高標準教師周轉宿舍。記者看到,關永旺、李金蘭夫婦的宿舍約六七十平方米,客廳里電視、沙發、綠植一應俱全,廚房里放著灶具、油煙機、冰箱。干濕分離的衛生間,抽水馬桶、電熱水器等也一樣不少,充滿了家的溫馨。“工作日住校,周末就開車回市區家里。”李金蘭說。
記者走訪發現,不同學校的周轉宿舍大小不一,但都有現代化衛生間和互聯網等,水電暖一律免費,教師日常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三河市還實行了“公里補助制”,按照學校距離市區遠近和偏僻程度,對農村教師每月額外補助200元至800元不等,惠及45所學校2200多名教師。
孫士猛說,政府還計劃實施“邊遠地區教齡津貼”制度,教師只要在邊遠農村連續執教超過一定年限,每月還可額外補助數百元至上千元。“學校位置越偏遠,連續扎根農村時間越長,額外補助就越多。同等條件下,教師在農村有可能比城市每月多掙上千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