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解技校生廉價實習亂象:學校不應犧牲學生利益
近日,內蒙古首個航空服務特色班在呼和浩特十八中開班,該班采取校企合辦模式,文化課在學校正常學習,專業課由企業配備老師教學。 劉文華攝/中新社
“雙11”之后,各大快遞公司快遞員人手緊張,然而快遞員難招難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快遞企業和職業學校聯合,以“物流實習”10天的名義,讓并非物流專業的學生在快遞爆倉期間充當“臨時”快遞員。
無獨有偶。近日,一家技工學校的校長因為接到政府要求安排200名學生去富士康實習的任務苦惱不已。
技工學校學生有頂崗實習的培養規定,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這個規定”卻變了味兒,在用工荒爆發后,部分企業把技工學校的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學生實習中不能提供專業對口崗位,不給學生付工資或者付少量的工資,而學校為了完成實習培養承諾,不敢得罪企業。
學生實習卻淪為廉價“學生工”,頂崗實習亂象究竟該如何破解,記者連日來采訪了全國多名技工學校校長追尋答案。
學校應該有話語權
黃景容是深圳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原校長。據他介紹,國家設計頂崗實習的本意是用一學期或一學年時間實習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綜合檢驗在校學習效果;二是按企業能力要求補缺、提高,使學生基本達到學徒水平。
現不少企業出現招工難和穩工難。于是,便把實習生當員工對待,淡化并改變了頂崗實習初衷。這擾亂了技能人才培養的秩序。不少校長在采訪中建議,學校不應強求企業給付學生工資,但是企業應提供對口實習崗位,讓學生真正實習,不能把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使用,更不能如員工似的加班。如是,學校應不與此類企業合作;此外,校企組成實習共管小組負責期間學生學習、工作、生活、思想。
深圳市攜創技工學校校長伊俊宏說,“在企業用工緊張的今天,學校應該有話語權,學校要引起重視,為學生尋找合適的企業”。
“學校應該多為學生著想,技校學生就業還是不錯的,處于就業賣方市場,可以盡量為學生找優質的實習和就業崗位。”南寧技師學院院長李志說。
杭州技師學院院長邵偉軍介紹了該校的做法,“我們采用實習生招聘時,讓企業承諾給實習學生每月生活費多少、享受職工培訓、是否安排住宿、不安排住宿給予補貼、定期輪崗等相關條件。一式三份,企業、學生、學校各一份。實習報到時憑企業承諾書報到”。
“學校應組成聯盟,和企業對話,商談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具體安排,”西安工程技師學院院長梁文俠建議,企業應有專業師傅指導學生,待遇要和同崗位的職工一樣,真正達到頂崗實習的目的。
不能犧牲學生利益獲取企業支持
“學生工”除了是“廉價勞動力”,在發生工傷事故時,更是成為保障的難點。
黃景容說,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有兩個身份:法定身份是學生,臨時身份是準員工。因此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時候政校企三方要妥善解決學生實習期間的工傷、醫療、意外三險問題。
新疆安裝技校校長王建平贊成這個說法,他認為,學校不能犧牲學生的利益換取企業支持。
據他介紹,他們實習生目前的通行做法是:發生工傷事件由企業承擔大部分責任,少部分責任由學校承擔,學生不擔任何責任。“企業不接受我們的條件,實習學生一個都不給。”
他也坦誠,學校之所以在企業需求上擁有話語權,是因為每年實習的學生只有150人左右,供不應求。此外,學生到企業實習馬上就可以上手,企業很歡迎,也是砝碼之一。
實習 、訂單培養 ,均需做實
湖北咸寧技師學院院長李毓紅說,頂崗實習還是要跟校企合作結合緊密結合。
“頂崗實習是很有必要的”,深圳市攜創技工學校的伊俊宏校長介紹說,學校的頂崗實習有一年的時間,學校就業辦有13個人,專門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很好地解決了學校教育技能不足的問題,畢業的時候能夠順利就業。
“企業是需要人才的,我們已經培養了兩年具有一定職業素養的學生,企業怎么會不繼續培養呢?”廣州機電技師學院楊敏認為,解決頂崗實習亂象的最好辦法是:縮短頂崗實習的時間,延長在校的實訓和教學的時間,特別是綜合大作業的訓練,以保證學生培養的質量。
東莞技師學院劉海光院長認為,企業愿意花錢、花地方、花精力和學校共同培育他所需的人。有計劃的校企合作冠名班,按教學計劃在企業實施教學實習是個不錯的做法。
黃景榮對東莞技師學院的冠名班有較高評價,“實質是校企共同培養,似德國雙元制”。這種共同培養,企業會安排實崗綜合檢驗。與頂崗實習異曲同工。擴大校企共同培養的實實在在的冠名班、訂單班規模,可算是解決頂崗實習亂象的一個實招、好招。
技工學校校長們認為,治理頂崗實習亂象一共主要有這樣幾種“招數”:頂崗實習前尋找好目標企業。 頂崗實習合作協議中約定相關條件。打破“2+1”學制模式,實行有計劃的工學交替。 擴大校企共培類的冠名班、訂單班規模,縮短頂崗實習時間。 延長在校的實訓和教學的時間,特別是綜合大作業的訓練,以保證學生培養的質量。(本報記者 羅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