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隆化縣郭家屯鎮漠河溝中心小學教師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導致該小學許多課程無法正常開設。為了保障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校長左鵬翔急切地表示,希望此事能引起社會重視,更希望社會愛心人士能來該校開展義務支教活動。
12門課程無法開設
郭家屯鎮地處隆化、豐寧、圍場三縣交界地帶,盡管是我省面積最大的鄉鎮,但由于當地氣候寒冷、地理位置偏僻,當地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于生活在這里的貧困家庭孩子來說,求學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9月23日,記者驅車來到坐落在大山深處的漠河溝中心小學,校長左鵬翔告訴記者,學校共有學生190多人,老師11人,班級7個(學前班和一至六年級)。“其中4個是有正式編制的老師,他們家都在附近。另外7個老師都是特崗教師,來自遼寧、唐山、平泉。”左鵬翔說,2011年他來到漠河溝中心小學當校長,“當時學校有15個老師,10個是特崗教師,但是每年都有老師離開。按照學校規模計算,現在共缺9名老師”。
左鵬翔告訴記者,由于學校交通閉塞,生活條件差,每年都會出現特崗教師剛來就走的情況。為了留住特崗教師,今年在選擇特崗教師時,他專門選擇那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他們的適應能力可能更強,對學校條件的要求更低。”盡管如此,還是出現了往年的情況。“今年來了5個,剩下3個。”
為了讓四年級語文課正常進行,學校決定讓體育專業畢業的特崗教師勞淑偉學著教語文。“學校老師短缺,我要求大家要一專多能,先保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的課程,像音樂、美術、品德與社會、計算機等這些課程,都沒有正常開設。”左鵬翔說,目前學校無法正常開設的課程有12門,這些課程都是《河北省中小學生課程標準》要求開設的。
缺老師讓校長很頭疼
勞淑偉告訴記者,2006年她從河北體育學院畢業后,2011年報考了隆化縣的特崗教師崗位。當她來到漠河溝小學后才知道,地圖上的距離和現實情況有天壤之別。“學校手機沒信號,我走出3里地才給家里打了個電話,當時就哭了。學校到縣城有100公里。每天只有一趟車到縣城,早上4點多發車,我要倒五六次車,下午才能回到家。”勞淑偉說,去年她剛結婚,老公在老家,但由于距離遠,回家不便,夫妻倆只能在放假的時候團聚。
由于學校教師短缺,勞淑偉從一開始就沒當體育老師。“學校讓我負責學前班的課程。學前班是包班制,所有課程都有一個人負責。”中秋節返回學校后,她被安排了一個新任務。“學校找了一個代課老師,負責管理學前班,校長讓我教四年級的語文。”勞淑偉說,自己感到壓力很大,怕自己無法勝任。“不管好壞,必須要上,課不能停,她可以一邊上課,一邊學習。”左鵬翔說,只要有老師,就比沒有老師強。“現在村里找代課老師太難了,一個月工資只有860元,沒人愿意干。”
左鵬翔告訴記者,學校目前有110多名孩子住校,除了上課的老師短缺,就連食堂也缺人。“工資低招不到人,食堂經常沒人做飯,三天兩頭換人。現在我最頭痛的就是每個崗位都缺人。”
校長急盼支教志愿者
左鵬翔表示,師資短缺問題并非漠河溝中心小學獨有的問題。而且越是貧困的地區,教師短缺的現象就會越嚴重。
“現在特崗教師數量能占到許多山村學校教師隊伍的一半,是山村教育的主力軍。但是這項政策好像還有兩年就要到期了,不知道還會不會延續。如果沒了特崗教師,許多山村小學恐怕都要受到影響。”左鵬翔說,許多特崗教師都是外地人,山村學校條件差、家庭生活、未來發展等因素都決定了特崗教師隊伍的不穩定性。“我們學校許多特崗教師,經常會參加各種考試,一旦有其他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因為缺老師,雖然左鵬翔經常愁容滿面,但唯一能讓他自豪的就是,學校六年級的語文和科學兩門課的平均成績,已經連續兩年名列全縣第一了。“我真的希望能給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媒體經常報道一些到偏遠地區義務支教的志愿者,我希望有這種想法的人,能考慮來我們學校,給山里的孩子帶來更多的新鮮知識。”左鵬翔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