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假期的沉寂,學校恢復了本來的熱鬧,而掩藏在熱鬧下的學生表情各異,有升入新年級的新奇,也有改變環境后的各種不適應和壓力。經過十多天的軍訓后,小升初的孩子正式邁入課堂已經有兩周的時間,適應與否成為家長們首要關心的問題。
現象
小升初后各種不適應接踵而至
經過小升初的轉變,新初一的同學們都抱怨“我的小伙伴們都不在一個班級,甚至不在一個學校”。而在這個需要小伙伴們陪伴的年齡,小升初的同學們在適應相對緊張的初中生活時要策略得當。
劉女士最近正為小升初孩子的事情奔忙,送孩子軍訓,接孩子回來,在孩子軍訓的過程中甚至開車很遠就想看看孩子適應的怎樣,雖然路白跑了但劉女士并沒有一絲抱怨,開始從老師傳的軍訓照片中判斷孩子伙食如何,孩子被曬黑了很多。孩子回來后又忙著開家長會,還一邊試探孩子的心理狀況。
劉女士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裝作不經意的樣子跟孩子聊這一段時間與同學的相處,孩子說跟一個同學比較聊得來,劉女士才有所放心。緊接著孩子說,學校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摸底考試,她考了30多名。孩子只是說30多名,并沒有告訴她具體的名次,可見孩子心里有所在意了。劉女士有點擔心,從小學一直是年級前幾名的孩子能扛得住這種壓力嗎?孩子還跟她說,有壓力了,因為感覺到班里的孩子都很聰明。之前孩子一直很自信,覺得自己不是死讀書的那種學生,自認為是該玩就玩的比較聰明的學生,且功底扎實,但這些優點她現在感覺她的同學都有,比如她能把《長恨歌》從頭到尾倒背如流,她發現同學也能背下來。
指導
老師教你做好小升初銜接
那么,新初一學生又該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如何規劃好新學期生活,做好小升初銜接?記者采訪了石家莊市外國語學校初中部主任鄭銀河。
鄭銀河老師說,大部分小升初的孩子剛開始會有以下幾種不適應———
第一:學科上的不適應。與小學比,中學的課程科目增多,容量加大,科目可以說五花八門。小學只有語數外以及品德美術音樂等一些副科,而中學則囊括了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微機等主課,還有體、音、美、實踐等校本課程。課程門類增多、內容增加,難度大了,要求高了。這就具有挑戰性,考驗孩子把握各科的能力,要全面不能顧此失彼。因此就要求孩子需要有新的學習方法,學習要有計劃性,除了課上聽講之外還要提前預習課后復習,任何一個學習環節的缺失都有可能帶來學習上的漏洞。
第二:環境不適應。進入中學,大多數班級都是來自各個小學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陌生的新同學,因此應該鼓勵孩子多結交新同學,處理好同學關系,提高交往能力,盡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積極融入新集體。
第三:不適應新的老師。小升初的銜接中包括適應新的老師。小學的老師畢竟經過六年的朝夕相處,形成了師生間的深厚感情,并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系,而新的老師從外表到性格,再到教學風格,都需要孩子重新適應。
第四:管理的不適應。小學是班主任來管理孩子,而初中則是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團隊來管理孩子,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而初中時孩子們自我意識加強,自主性提高,這為孩子們自主管理提供了條件,初中會采取孩子們自主管理,出現學生管理,班長班委會組長小組長的管理。在小學,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抱”著、“扶”著“走”。在中學,教師偏重于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面對這種變化,學生要培養自主、自理、自立能力,學會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另外,鄭銀河建議小升初的孩子做好心理上的適應:
1、尋求新的平衡
大部分學生小升初以后,小學時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尤其是一些優秀學生,在小學時培養出了優勢心理,到中學后情況超出了心理預期,強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會讓很多新生失去心理平衡。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積極引導孩子調整心態,學校也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做相應的引導,同時孩子自己也應對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同時要學會欣賞別人。尋找到自己的優劣勢,學會取長補短。
2、重新定位制訂計劃尋找心理平衡就是一個重新定位的過程,重新找回自己的角色定位,家長應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目標和理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