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8月31日貴報《“寒門難出貴子”困境如何突圍》,心里很不是滋味。窮人的孩子想通過念書有個出息,簡直難似上青天。
有錢人的孩子和窮人的孩子,有時候真的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我念初中時,村里有電視的人家屈指可數。我幾個同學中,只有一家買了電視,他爸爸當獸醫。有一次他非常得意地向我們炫耀,“誰知道錢其琛的琛字咋寫?”別看那年我們即將初中畢業,可除了他之外,竟沒有一個人會寫。他說,要不是看了電視,自己也不會寫。這事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
在日益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寒門特別是農民的孩子想考一所重點大學,越發難上加難。高考移民是個典型例子,基本上屬于有錢人子女的專利。這樣的考生,有的學習成績在本地可能并不怎么出眾,充其量能考上一本,但到了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省份,就可能鶴立雞群考上重點。不管參加異地高考能考上二本、一本還是重點,都可能比參加本地高考更能考一所較為理想的學校。這本身就是在對兩地寒門學子的升學機會造成沖擊。
實際上,寒門學子不止考重點大學難,甚至連考普通高校都很難。我有個親戚,20多年前參加高考時以一分之差名落孫山,如果復一年課,說不定就能金榜題名,可就是因為家在農村,窮得掏不起學費,沒能復課,不少人替他惋惜。現在,大概為念不起高中而發愁的不多了,但考上了普通高校卻因為掏不起昂貴學費而難進大學校園的屢見不鮮。
要想破解寒門難出貴子這一社會難題,既需要逐漸消除高考加分、高考移民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更需要將師資力量、招生指標、就業崗位向農村及寒門學子傾斜,只有讓靠邊站的寒門學子和其他考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寒門出貴子才不會是遙不可及的美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