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后,新高一學生家長這幾天都在忙著琢磨:高考數學卷今后不再有文理之分,大家同考一張數學卷,那些具有文科傾向的孩子肯定考不過理科生,會不會吃虧?
對于這一家長圈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表示,打破數學文理分科模式,將“倒逼”教學和課程標準改革。新課程標準公布后,對所有高一新生都是一視同仁的。一些高中也表示,今后將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和深度,擴大廣度,加強數學實際應用,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高考數學卷的文理差異究竟在哪
文科生會不會吃虧?滬上某區數學教研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分析說,上海二期課改高中數學教材共有18章是公共部分,有5個專題屬于文理分叉,“學生從高一到高三上學期,基本上學的都是公共部分。尤其是高一、高二階段,數學可以說沒有文理之分,學生也在這兩年中基本掌握了必要的數學素養。”
那么,高考數學文理卷差別究竟在哪?該教研員解釋說,文理卷的差別首先體現在分叉部分,如文科生學三視圖,理科生就不用。理科生要學極坐標、參數方程,對文科生卻不作要求。差別二是針對公共部分,對文理科學生思維層次的要求不同。在這位老師看來,思維層次分三個,記憶性層次、理解性層次和探究性層次。如果新的課程標準出臺后,將數學考試的難度定位在記憶性和理解性水平上,那文科生的負擔就不會加重。
高考數學卷文理卷面分叉在縮小
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高考數學文理卷的難度已經開始走向趨同。控江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曾國光做過一個統計:2012年至2014年的高考數學卷文理分叉的分值,即兩卷中不一樣的試題分值,分別是103分、102分和57分。
“文理卷的差異在今年高考中明顯縮小,當時我們就分析,這樣的出卷意圖是在為數學文理不分科作鋪墊。”曾國光說,近十余年來,關于數學高考卷的文理分叉呈現這樣一種趨勢:90年代末,上海剛剛推行二期課改,數學卷的文理分叉還不多,到了2010年左右,卷面的分叉開始增大,近兩年又在逐漸縮小。
至于數學卷不分文理后,文科生會不會吃虧?閔行區教育學院院長惲敏霞表示,對于高一新生而言,文理不分科后,相關部門會重新修訂課程標準,盡快讓學生了解學習范圍和要求,以及達到怎樣的程度。“這對于所有高一新生而言,都是一視同仁的。因此,也不存在誰吃虧一說。”惲敏霞說,只要一開始就對師生做出明晰要求,對大家都是公平的。
不過,按照不少一線老師的猜想,如果未來高考數學科目仍保持原來的難度系數,那么,文理不分叉后,新數學卷的難度可能會介于目前文理卷的難度之間。鑒于高一學生的數學基礎已存在天然差異,有老師建議,大家同考一張數學卷后,對于有文科偏向的學生,可能要在數學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而對于那些數學尖子或競賽生,卻在高考中很難體現過去那種鶴立雞群的優勢。不過,他們也可能在今后的走班制和自主招生中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不管未來怎么變,只要踏踏實實按照課程標準學,問題不大。”一位數學老師說。
倒逼數學教學和課程標準改革
在文理不分科這個問題上,原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觀點鮮明。他認為,在幾乎所有教育體系中,母語與數學都是“共同核心”內容,是所有學科的共同基礎,這已經達成一種共識。數學作為一種思維訓練的基礎課,區分文理本來就不科學。在美國,數學也沒有文理的概念,只有不同水平和等級的差異。在唐盛昌看來,學生必須轉變觀念,不能再用傳統的文理標準來學習數學,而應該把它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扎扎實實學好。
數學不分文理后,課程標準如何設計,考試如何命題,教學怎么安排,都是亟待重點研究的課題。據業內人士透露,作為兩大基礎性學科,語文和數學考試的基本功能是考查學生核心素質。數學著重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這對所有高中生的要求都是統一的。對2014屆高一學生來說,在課程標準中,針對普通高中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將重新修訂,盡快出臺方案。
除了“倒逼”課程標準改革,對學校教學也帶來不小的挑戰。一位高中校長表示,今后的數學教學可能會降低深度和難度,擴大知識面的廣度,讓所有學生在掌握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上,適當減少花在難題和復雜題上的教學時間,加強數學的實際應用。學習變得相對輕松后,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還有校長表示,文理不分科后,更要求老師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數學畢竟是高考中的重頭戲,一開始可以“小臺階慢慢走”,對于數學薄弱的學生,還是要增加額外輔導應對高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