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福建省90%以上的中學、縣城的小學以及辦學歷史較悠久的鄉鎮中心小學,都有自己的校歌,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治校精神的校歌,在八閩大地上廣為傳唱。這得益于福建省近年來積極部署開展“班班有歌聲、校校有校歌”活動。
作為學校凝聚人心、開拓創新的精神旗幟,校歌具有潛移默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抓手。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和《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五年規劃》,下發《關于做好全省中小學校校歌創作暨演唱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挖掘學校辦學歷史和文化內涵,提煉出主題明確、內涵豐富的校歌。對已有校歌的學校抓好校歌演唱的普及推廣,在平時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通過校廣播站、校園網等方式反復播放,并在學校升旗后以及大型活動正式開始前組織全體師生同唱校歌;沒有校歌的學校,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力量進行創作。省教育廳還召開專題座談會,廣泛征求專家學者、各界代表對校歌的創作、演唱及其育人功能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組織專家深入各地各校指導校歌的創作和提升工作。
對此,各地相繼成立活動組委會,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歌展演比賽等活動。寧德市舉辦“歌聲獻給黨”——寧德市一縣(市、區)一歌暨班班有歌聲文藝匯演;莆田、三明、南平市在當地教育信息網開辟校歌專欄,開展視頻展播;廈門、漳州、寧德、平潭等地編輯制作校歌大匯唱專題片,分發到各校進行展播;泉州市利用當地電視臺,將經過師生投票、專家組評審等環節層層篩選出來的優秀校歌進行現場展播。各校紛紛組建團隊創作提煉校歌,利用班會課、音樂課、晨會、文娛活動課等廣泛傳唱:福州第一中學一線教師、學校領導、校友積極參與校歌編排和演唱活動;福安師范附屬小學利用校園電視臺展播校歌和適合小學生演唱的兒童歌典;霞浦縣舉辦“一校一特色”校園文化節展演活動,展示學校文化建設成果和優秀校園歌曲。
在各地各校廣泛組織校歌傳唱的基礎上,2011年12月,福建成功舉辦首屆“愛國愛鄉榮校”全省中小學校歌大匯演,共有36所中小學參加,演職人員全部由在校學生、教師組成。場面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唱響了“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愛拼敢贏”的福建精神,以及助人為樂、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學校精神,成為全省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一道亮麗風景線。
經過不斷努力,一些小型多樣、生動活潑、學生喜愛、鄉土氣息濃厚的學校藝術活動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各級綜合性的校園藝術節、文化節等日趨常態化,學生樂團、舞蹈、戲劇等學校藝術社團活動方興未艾,福州閩劇、廈門高甲戲、泉州南音、莆田莆仙戲、漳州剪紙、龍巖漢劇等優秀民族民間和鄉土藝術引入中小學校。“點亮金秋”——福建省教育系統慶祝教師節文藝晚會和“相約春天”——全省藝術院校新春音樂會,成為展示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成果的舞臺,校園文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