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人類的希望與未來。然而,目前虐待兒童已經成為一個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保護,防止兒童遭受虐待,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我國已經建立了部分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制度,并開展了一些相關研究,但總的來看,兒童權益的保護還處于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要真正解決虐待兒童的問題,還應當從教育抓起。
國際社會對于保護兒童問題非常關注,從完善法律法規到成立各種兒童保護組織,都體現出對兒童權益保護的重視,而在教育方面的重視尤為突出。有一個美籍華人家庭的故事已經眾所周知:華人家長想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結果孩子立即就說:“你們敢打罵我,我就告你們虐待兒童,讓法院剝奪你們的監護權。”這讓華人家長大吃一驚。原來在學校里,老師已經教給了孩子保護自己的法律知識。美國的學校都開設了兒童自我保護、防止虐待的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更讓保護兒童的觀念從小就深入人心,使每個人都能成為有效的監督者。如果將防止虐待的內容納入到我國的義務教育體系當中,從小培養孩子們自我保護和監督他人的意識,將對保障兒童權益產生深遠的影響,讓我們的下一代都建立起保護兒童的觀念,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公民的素質。
對兒童權益的保護不僅應該體現在對兒童的教育上,還要與各種職業教育密切結合。以醫學教育為例,美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就包含了鑒別兒童虐待與各種兒童疾病的內容,這就要求醫學生不僅要掌握各種相關疾病的知識,還要能夠辨別疾病以外的體征,從中發現虐待兒童的跡象,并具備相關的法律、心理學知識和與兒童溝通交流的能力,做到一旦發現,立即上報。這樣的職業教育使醫生在醫學院里便對兒童虐待有了充分的認識,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對類似情況有著足夠的警覺性和應對能力。醫生不僅承擔了救死扶傷的任務,還擔負起了發現兒童虐待、保障兒童權益的責任,在第一時間為受害兒童提供有效的保護。我國的一些醫學院校近年來學習國外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我們推動醫學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過程中,如果將兒童虐待的相關內容加入到醫學生的課程與考試內容當中,將會使未來培養出的醫生們成為防止兒童虐待、保障兒童權益的重要力量。
誠然,完善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于保障兒童權益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比完善法制更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素質,因為再完善的法律法規也需要人們的自覺遵守。而從教育上做出改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觀念,培養出具備良好素質與法制觀念的公民。我們對兒童權益的保障要體現在行動上,而這一切最需要的,就是從教育入手,強化人們保護兒童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兒童的權益提供充分的保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