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坐落在美麗的草原青城呼和浩特市,是一所具有鮮明化工行業特色和技術優勢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直屬于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承擔著為內蒙古化工、建材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任。目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占地892畝,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8686人,專任教師361人;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院校就業指導先進單位”、“全國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實訓基地”、“自治區級文明單位標兵”、“全區黨的基層組織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3年,教育部、財政部對學院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評審,結果為“良好”。
服務區域經濟辦學特色鮮明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煤、石油、天然氣、鹽堿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大力發展化學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十一五”時期,包括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和硅化工等四大系列的化工產業是自治區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在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實踐中,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把自治區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進一步確立了煤化工產業在自治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緊密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累計培養合格畢業生近4萬人,其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內人數占畢業總人數的72%以上。近3年,學院教師下工廠開展企業員工的技能提升培訓,利用學院專業師資、實訓基地及教學工廠,面向農牧民剩余勞動力轉移、社會就業再就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和再就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認證等各類培訓6萬人天。
學院依托多年開辦化工類專業的經驗,抓住內蒙古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積極適應地區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迫切需求,調整了專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以煤炭深加工與利用(煤化工方向)、化工設備維修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等專業為龍頭,以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化工類特色骨干專業群,創新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專業特點、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和工作崗位任務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編寫特色教材,從而使專業、產業行業結合更加緊密,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更新辦學理念發展定位準確
學院堅持解放思想,緊密關照學院發展背景,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現代職教體系與學院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著力推進學院辦學水平提升,全面服務區域經濟,創新引領中高職教育,傾力學生成長發展,承載內蒙古“崇信重義、抒懷開放”的文化精神,以2008年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和2010—2012年學院創建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為契機,結合職教發展和地區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不同時期均開展多次研討,進一步明確了“立足化工,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踐行“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創辦行業一流水準、鮮明西部特色的骨干校,使學院成為自治區化工行業企業的人才培養和社會培訓基地,在自治區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等方面發揮骨干帶頭作用。
創新體制機制辦學活力增強
學院以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發揮政策調控與資源配置作用,統籌規劃,整合力量,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招生、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推進集團化辦學進程,實現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機制的重大突破。早在2006年,學校成立了行業、企業參與的全區高校第一家校企合作組織———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與區內外201家用人單位簽訂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為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術服務、學生就業等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校企合作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內蒙古化工職教集團。集團成員在原有政府、行業、企業的基礎上,拓展到科研院所、中高職、本科院校。進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吸引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優勢,推進三方聯動共同育人,初步形成了利益相關方合作辦學、共同育人的共建共享機制。學院以集團為依托,按照企業用人規劃和用人規格開展“訂單”式教育與培訓,企業招工與職業教育招生相結合,使學院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貼近企業用人要求。學院為企業服務的渠道拓展為成人繼續教育、新員工崗前培訓、弱勢群體培訓、產學合作技術開發等,提高了企業員工素養,促進了企業、行業與職業教育的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