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紅山區小學生“減負”與教學管理改革實驗啟動會在赤峰四中舉行,為探索減負的方法和經驗,決定在紅山區第三、第五和第九三所小學開展小學生“減負”與教學管理改革實驗,實驗于2014年2月期末考試結束進行總結。赤峰市教育局、紅山區政協、人大、紅山區教育局、紅山區教研與培訓中心等負責人及三所小學的老師、部分家長300余人參加了此次啟動會。
“減負”的主要內容包括:課時時長由40分鐘縮短為35分鐘,每天最后一節課為25分鐘,每天上、下午各增1課時,課時總時間與改革前持平,上午間操20分鐘,下午大課時40分鐘。改革后每天適當延長一段時間,在校時間不超過7小時,超出的時間用于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不開設早、午、晚自習,一、二年級提前上學或提前放學,便于錯開交通擁堵高峰期。取消家庭作業,語、數、英三門學科作業,周一至周四在課堂做,周五將作業帶回家,教學日適當布置閱讀、背誦、預習等非書面作業;雙休日三門學科安排適量書面作業,作業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其他學科不留書面作業,周末雙休日的書面作業可印發活頁或使用“周末作業本”,學生書包內不能出現任何形式的作業本。取消分數和期中考試,按教學計劃進行單元形成性檢測,只判對錯,期末考試卷面分數為百分制,但不公布分數,公布成績等級制,采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
“減負”還規定:必須使用“一科一輔”教輔教材,學校和老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教材。學校和老師不得在課余、雙休日、寒暑假組織學生集體補課;引導學生和家長參與社會辦班補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