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2011年,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教育部、財政部對國家示范建設院校的項目驗收,成功躋身全國優秀高職院校50強。2012年學院榮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建設綜合評比全國第一名,并在2012年招生錄取中,最低投檔線理工在全省專科中名列第三、文史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一、2012-2013屆畢業生就業情況
2012屆3762名畢業生截止2012年9月就業率達97.34%,簽約率達23.55%,合同就業率19.8%,升學率1.97%,簽約率、合同就業率和升學率達45.31%。2013屆3926名畢業生截止2012年12月底就業率達88.41%,簽約率達17.6%,合同就業率45.92%,簽約率和合同率共達63.52%,簽約單位基本上是省內外行業內知名企業,未就業的456名畢業生主要是選擇接本和資助創業等就業形式。
鐵行業有:首鋼遷鋼、首鋼京唐、安徽首鋼、鞍鋼、東北特鋼、寶鋼梅鋼、湖南華菱漣鋼、南鋼、沙鋼、永鋼、五礦營口、新興鑄管、日照鋼鐵等;
機械汽車行業有:中國一重、三一重工、格力電器、新興能源、長城汽車等;
化工制藥行業有:華藥、石藥、開灤集團、神威、大連逸盛等;
其它行業有中鐵十一局等。
二、主要做法
河北工院目前有840多家合作單位,其中國企或行業內知名單位230多家,每年提供就業崗位33000個,主專業只要就業于大國企或大股份制單位,目前就業已經走上良性循環,總結多年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三個字:“跑”、“挖”、“找”。主要做法:
(一)就業定位準,市場挖掘深
在金融危機及鋼鐵行業不景氣的局面下,本著對畢業生負責、對學院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積極開動腦筋,研究對策,一方面提前走訪或電話聯系老的合作單位,爭取招聘計劃;另一方面主動出擊,開拓新的就業市場。具體措施如下:
1、瞄準行業、緊頂企業、專人負責、提前與企業聯系招聘專業計劃分布、進校招聘時間,及時公告學生,讓學生提前做好就業定位與選擇,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
2、立足河北、面向全國,以“工”帶“文”,以“主”帶“輔”,以“特”帶“普”促就業。一方面緊緊抓住鋼鐵、化工行業人員需求大、專業涉及面廣、待遇好這個主陣地不放松的同時,加強與省外各大鋼企及化工企業的聯系與溝通,積極爭取招聘計劃。另一方面在主專業單位招聘的同時,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如計算機類、營銷類等通用專業。
3、堅持以穩定老的合作單位和開發新單位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尋找一切可能的就業市場,挖掘更多的就業崗位, 開發知名企業,保證每年都有新的知名企業的招聘,如2012年度開發了安徽首鋼、東北特鋼、江蘇蘇鋼集團、中鐵十一局集團、湖南華菱安賽樂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逸勝大化有限公司等10多家新單位,為畢業生提供近900多人的工作崗位。
(二)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真心誠意為企業著想
就業工作面對的主體是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因此學院在就業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服務學生和企業為宗旨,積極開展工作,具體做了:
1、深入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建立班級信息員制度,通過網絡、電子屏、校訊通、就業專欄發布招聘信息;同時開展各種咨詢、講座,使畢業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當前形式對有關企業和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影響,調整原有預期和心態,樹立信心,把就業壓力轉變為就業動力。
2、編印了《面試問題集錦》、《河北工院用人單位匯編》和《就業經典案例》,幫助畢業生提前了解用人單位情況,提高面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在學生提前上崗時,做到每次有老師護送,并做好安全教育。
3、針對新開發的行業內知名企業,提前進行多次重點宣講推介,企業進校招聘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防止計劃浪費。
4、就業意向動態追蹤。一方面進行畢業生個人信息搜集和就業意向摸底,掌握各專業就業現狀和最新簽約動態,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對于未能如約就業(包括就業弱勢群體)這些畢業生,在做好同學們思想工作的同時,認真聽取畢業生的心聲,了解畢業生的需求,為下一步就業工作指明方向。
5、根據專業特點、實際情況和企業要求,為提高企業的招聘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不同專業和學生需求,采用專場招聘會和校園招聘會相結合的原則活動,專場招聘主要針對專業性比較強且在行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時間按照企業要求確定;校園招聘會利用每周二、四下午舉辦,主要針對通用性專業和規模較小企業。通過這種形式,為2012屆畢業生提供崗位33681個,平均專業崗位比1:9;截止2012年12月底為2013屆畢業生提供崗位14530余個。
6、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畢業生與企業間的“直通車”。一是“招生即就業”,企業根據其產業發展和用人規劃,在招生錄取時就向社會公布,學生與企業簽訂協議,入學既是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如我院與邯鋼集團衡水薄板有限責任公司、河南濟源鋼鐵公司、河北奧威集團、用友軟件集團、河北新龍科技集團等多家企業開展了這項合作。二是“訂單培養”,企業根據生產狀況和需求人數提前1-2年預定畢業生,成為企業的準員工。這種合作方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按企業要求的時間為企業輸送人才,訂單式培養教學計劃的制定、實施,實習實訓等方面由校企雙方共同完成。訂單式培養較好的解決了產需對路的問題,企業方面既得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又能更加合理的配置自己的員工;學校方面既使學生因無就業的后顧之憂,更有利于學生安心學習,又減輕了就業工作壓力,同時使自身的教學目標明確、教育教學到位,達到真正的雙贏。
7、做好用人單位“星級管理”。對與我院建立長期合作的800多家用人單位,為使就業單位的聯系不出現“盲區”,能夠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我院對用人單位進行統計、整理、分類、分級,按照單位的知名度、每年是否招聘(還是隔年)、每年的招聘量、招聘方式(來人招聘還是網上招聘)等對用人單位進行星級管理,實行分行業專人負責,達到與用人單位關系更加密切、信息更加暢通的局面。
(三)全方位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1、加強畢業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將“鐵的紀律,鋼的意志,火的熱情”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并采用專業導師制、兼職輔導員制、助理輔導員和班級企業化管理模式等措施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2、開展豐富多彩的就業服務月活動。學院每年開展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面試”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人生職業生涯規劃,提高畢業生求職成功率,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3、建設了以學生為本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平臺。以就業網為平臺,實現了網上指導、網上測評和遠程面試等功能。
4、加強就業指導課及教材建設。編寫了針對性、專業性、實用性,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材。并在原有就業指導課課堂授課、講座的基礎上,增加了個別輔導、實踐活動;實行了就業指導網絡課程建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