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將加大投入,搞好規劃,制定標準,確保質量,促進學前教育資源均等化。
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就就學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是于偉國十多天來連續第四個民生專題調研。廈門市領導陳修茂、臧杰斌、林國耀、李棟梁參加。
現場問診“入園難”“入學難”
“我市學前教育資源還是相當緊缺、不均衡。”
科技幼兒園怡祥分園原是租用政府部門產權園舍的民辦園,去年回收為公辦園,辦學規模擴大,教學質量和環境大幅提升,受到所在片區居民的歡迎。目前全市這類民辦園有80多家,我市計劃加大回收力度,進一步擴大公辦園資源。
了解到目前全市有幼兒園600多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園僅占14.3%。于偉國說:“總體上看,我市學前教育資源還是相當緊缺,不均衡。”公辦幼兒園辦學質量好、收費低,而民辦園收費偏高、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大家爭著上公辦園,造成“入園難”。
正在給小朋友上體能游戲課的一位男老師引起大家注意。畢業于集美大學體育專業的林老師,是一家體智能培訓機構的教師,同時給多家幼兒園上體能課,頗受小朋友歡迎。“這種機制打破傳統,很靈活,效應好。”于偉國說,幼兒園師資不一定都要“大而全”、“小而全”,像體育、音樂、繪畫這類具有專長的師資力量,可以創新機制,通過一家機構來統一管理,跨出一園一街,在一定區域內統籌使用,公辦園、民辦園都可以聘請,這樣有利于推動優質資源均衡化。
增加公辦園 辦好民辦園
“關鍵是要搞好規劃,制定標準,確保質量。”
于偉國指出,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要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他說,我市學前教育最突出的矛盾是社會需求不斷增加與公辦園不足的矛盾,深層次原因是教育資源不均等。我們要加大投入,加快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
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學前教育。于偉國說,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引導民辦幼兒園按照標準確保辦學質量,促進學前教育資源均等化。“關鍵是要搞好規劃,制定標準,確保質量。”于偉國特別強調要加強民辦園管理。“有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管理,管規劃、標準、質量、效果。民辦園的辦學效果,應該由社會評價、由家長評價。”
推薦專題:民生聚焦——幼兒“入園難”“入園貴”良策
加快優質資源
向島外、薄弱校傾斜
“要大力推進師資均等化,讓廣大學生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
廈門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城市,近年來,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績凸顯,年內將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學校100%標準化建設目標。目前,“入學難”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就學適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難。
今年我市公辦學校新增學位近萬個,較大幅度地提高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比例。于偉國說,這是全市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非常不容易。我們還要加快建設一批公辦學校,進一步挖潛擴容,大力提高公辦學校接收隨遷子女比例。同時,要加強民辦學校的管理。“民辦學校重在提高質量,要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按照規范化標準化建好管好。”
談到師資力量,于偉國說,目前,我市義務教育的優質師資力量還是非常緊缺。一方面,我們要面向全國把優秀人才招收到師資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促進師資均等化的進度,加快優質資源向島外、薄弱校傾斜,切實讓廣大學生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
【惠民舉措】
破解“入園難”
年內新建、改擴建23所公辦幼兒園,明年再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適時回收現租用公有產權園舍的不達標民辦園,用于舉辦公辦幼兒園;統一并逐步提高全市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積極引導民辦園健康發展,完善民辦幼兒園分級收費管理和財政補助制度;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師資質量,推行民辦幼兒園登記注冊和規范管理制度。
破解“入學難”
今年完成祥店小學、通嶼學校等13所中小學建設,新增學位約1.2萬個,明年擬完成肖厝小學、祥鷺小學等14所中小學建設,新增學位約1萬個;進一步挖潛擴容,大力提高公辦學校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比例;統一并逐步提高全市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快完成同安、翔安18所完全小學和20個教學點標準化建設評估任務,年內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學校100%標準化建設目標;推行義務教育“片區”管理工作,完善優質校與薄弱校之間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綜合考核的管理機制:打破區域限制,在全市范圍內從城區學校選派優秀管理人員和教師到島外和薄弱學校任職任教。(記者 楊家慧)
編輯推薦:親子教育 入園信息 學前新聞 家長必讀 幼小銜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