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該校主教學樓10501教室,里面已有20多名學生,大家等著聽溫老師的古典文學課。“聽說校園里有位旁聽的老人,她今天會來這里嗎?”記者問了幾位同學,大家都說不知道。教室里的學生,最小的17歲,最大的也不過21歲。知道記者的來意后,大家一言一語地聊了起來,“她聽課可認真了,還積極回答提問”“我以前上課愛走神兒,但人家那么大年紀了還能全神貫注,是我的榜樣”“她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奶奶,您坐這兒!”7時55分,伴著一名女同學熱情的聲音,一位白發老人走進了教室,她在第二排坐下后,依次拿出了長方形藍色筆袋、16開筆記本,還有兩副老花鏡。“度數不一樣,500°的看黑板,300°的看書。”看到記者奇怪的眼神,老人解釋。
老人姓郭,今年74歲,是這所學校61屆的畢業生,后來當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老師。她收到一位好友送的《我的師范歲月》一書,“看過后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從未畢業的師范生,很想回到課堂繼續學習,于是就來旁聽了。”老人說,平時要照顧患病的老伴和即將高考的孫子,時間很緊張,她每周只能聽一兩節課,“年輕時太忙,總是靜不下心來,現在有機會了,就得抓緊。”8時許,溫老師開始講課。記者坐在最后一排看到,老人聽得非常認真,還不時做著筆記。下課后,她還拿著筆記,和溫老師討論了一會兒。
該校負責教授寫作的一位老師說,起初學校對于這位老人旁聽課程也有過擔心,怕影響其他人,但后來發現對學生們來說反而是種激勵,“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可不論說多少次,都比不上和一位老人同坐一間教室聽講我們來得深刻。現在,課堂紀律比以前好了,學生們在其他方面也有變化,更有禮貌了,還會主動關心家里的長輩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