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化名)清楚地記得,4年前,父親賣光了家里所有的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內蒙古工業大學機械學院讀書。
李敏的家鄉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的一個村子,家中一貧如洗,住的房子還是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土坯房。
每年6000多元的學雜費,李敏至多能湊到3000多元,拿出2400元交了部分學雜費,還得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今年,24歲的李敏即將大學畢業,一方面她為終于能參加工作幫家里減輕負擔而感到高興,但另一方面,6次應聘失敗的經歷讓她對找工作有些“忐忑”。
今年內蒙古應屆高校畢業生和待就業往屆畢業生達14.4萬人,其中貧困家庭畢業生3.1萬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1%左右,像李敏這樣的特困生不在少數。
“沒想到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幫我找到了工作,這對我自己、對我們全家來說,就像一場及時雨。”李敏說。如今,李敏已是一家商貿公司的正式員工,她的就業也了卻了他們全家的一塊心病。
“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是由團內蒙古區委聯合烏海市人民政府等部門舉辦的“促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暨扶持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到烏海市就業行動專場招聘會”。在今年5月6日舉行的專場招聘會上,烏海市提供了2886個就業崗位,團內蒙古區委協調61家內蒙古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單位,提供了1805個就業崗位,并拿出其中不低于30%的工作崗位專門招聘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
“解決了一個貧困家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相當于解決了一個家庭的絕對貧困。”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工作。今年4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與企業、高校、大學生代表座談時,談的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胡春華指出,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危害不可小看。一些貧困家庭把孩子念大學看作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讀書,但如果越來越多的貧困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將動搖人們對教育甚至社會公正的信心。
胡春華要求,要把解決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作為扶貧攻堅的重點工作抓好。幫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實現穩定就業,就能帶動貧困家庭穩定脫貧。各級黨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定下硬指標,實現“兩個基本解決”,即經過努力,基本解決新一輪扶貧攻堅確定的全區266萬貧困人口中大學畢業生的穩定就業問題,基本解決目前高校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的穩定就業問題。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每年要為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提供1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在其他各類人員招考中,也要為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留出一定比例。
“大學生是團組織服務的重點群體,按照黨的要求,服務大學生,特別是幫助貧困大學畢業生解決就業創業問題,為黨政分憂、為青年解難,是內蒙古各級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團內蒙古區委書記常志剛說。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近年來,團內蒙古區委書記親自帶隊,本著“查實情、聽真話、理思路”的原則,多次到高校、企業和基層調研。他們發現,一邊是內蒙古經濟發展較快的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城市的用人單位人才緊缺,另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信息溝通不暢、畢業生對各地優惠政策不了解。
通過研究,團內蒙古區委決定充分發揮各級共青團在組織、動員、溝通等方面優勢,整合社會力量,以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等活動為載體,加強與各盟市政府和高等院校的直接合作,在畢業生與就業單位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為貧困大學生搭建就業平臺,把各盟市出臺的優惠政策用好用足。
本著這樣的工作思路,團內蒙古區委與各盟市政府進行了溝通,并很快得到了各地的認同和支持,與烏海市政府、鄂爾多斯市政府、興安盟行政公署聯合舉辦的3場“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提供了10395個就業崗位,其中,解決了千余名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鄂爾多斯市每天百貨都市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殷宗菊對通過“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招聘的員工非常滿意。她說,公司先后招聘了40多名家庭貧困大學畢業生,已經有10多名走上了人事專員、商場樓層主管等基層領導崗位。
“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受過良好的教育,吃苦耐勞,能很快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現在公司把不少貧困大學生作為后備干部來培養。”殷宗菊說。
目前,團內蒙古區委已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了進一步促進內蒙古大學生就業創業、特別是貧困大學生就業事宜,各盟市將陸續啟動實施此項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