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太原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上,與會人員未雨綢繆,提出太原市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面臨著三個問題。
關于基礎均衡教育,太原市教育部門有一個理念,即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把薄弱學校搞上去;均衡是各具特色的均衡,不是同質化的均衡;不僅要實現硬件均衡,也要實現師資等軟件均衡。遵循這個理念,從2008年起,太原市實施“百校興學”工程,被譽為“市長建校、校長辦學”的“太原模式”,奠定了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硬件基礎。2010年起啟動的“聯盟校”試點建設,到目前,試點學校擴大至152所,交流教師增加至488人。同時,開辦“名師公益課堂”,目前該課堂點擊率已超過百萬次。
目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仍然存在著問題。首先,學校建設與住宅建設、學生增長不適應。新建住宅小區迅猛增長,但并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學校。以小店區為例,2000年以來,新建和在建居民小區89個,將凈增中小學生約5.4萬人,需要建20所學校,但只配套新建了3所學校。其次,師資短缺依然存在。一些地區師資嚴重短缺,只能廉價聘用“代教”,流動性大,教學質量無法保證。第三,農村教育滯后。雖然農村校舍建設成效顯著,但教師隊伍不穩、待遇不高,“人心思城”。
對此,在經過走訪調研后,太原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建議,要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讓所有適齡兒童都“上好學”。對沒有達到辦學條件的薄弱學校,要給予資金傾斜,使每所學校都成為標準的合格學校。建立“山區教師補貼”,激勵教師到農村任教,在工資、職稱等方面予以傾斜,推廣“教師走教”制度等,徹底解決教師短缺問題。徹底清理、整頓住宅小區不建、不交學校建設資金現象。今后,學校建設與小區建設一定要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否則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把區域內學生就近入學比率和招收擇校生的比率,納入到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指標體系,切實緩解“擇校熱”。
推薦閱讀:
全國各省市異地高考方案 阿慶:反對 肖兵:鬧劇 晨霧:要理性
自主招生報考指南 北約 華約 卓越 同濟 武大 中山
直擊2013藝考現場 2013年藝考招生簡章匯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