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圣人澗小學校園內彩旗招展,熱烈歡迎4位遠道而來的客人。這些客人是來自市人民路學校的骨干教師,他們將和圣人澗小學的教師結對子共同發展。據了解,2009年以來,運城市共有200多名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與農村青年教師結成對子,開展了深入的業務交流。
“結對子、傳幫帶”是運城市提升教師素質的一種方式。近年來,運城市把加快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放到了重要位置,不斷加大投入、創新方式,讓更多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目前,全市6萬余名教師享受到了分層、分崗培訓,有效提升了施教水平。
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寶貴財富。該市教育局局長李晉杰說:“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除了要‘請進來、走出去’外,更要深挖自身潛力,充分發揮‘領頭雁’的示范引領作用。”
為此,該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在全市長期開展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與農村青年教師“結對子、傳幫帶”活動的管理規定》。其中明確,一名骨干教師必須指導幫扶兩名農村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每學期要到幫扶對象所在學校兩次,每次做示范課至少兩節,觀課議課至少兩節,并要和幫扶對象建立網上學習共同體,一對一展開教學同步交流。與此同時,幫扶對象每學期也要到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所在學校兩次,觀課議課,虛心求教,每學期閱讀兩本教育理論書籍,撰寫5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發表兩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期末做一節匯報展示課。
“為農村學校師生作示范課、觀課議課,是我的職責。能為農村學校培養更多青年教學骨干,與他們一起學習交流,是我最樂意的事!”山西省特級教師、運城市實驗中學教研處主任李西民飽含深情地說。
兩年來,該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活躍在農村教學一線。農村教師聞訊后,紛紛前來聽課,講課教室常常被圍得水泄不通。“農村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不多,現在城里來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把課送到了家門口,再不抓住機會,豈不負了人家一番苦心?”一位姓周的語文教師樸實的話語,傳達出農村教師共同的心聲。
由于歷史原因,運城市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學非所教,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自去年開始,該市積極拓寬英語教師培訓渠道,精心選派近千名骨干教師到高水平大學接受正規專業培訓。
2011年暑假,35歲的芮城中學英語教師張海榮與57名同行一道,來到享有“外交官的搖籃”美譽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了為期兩周的集中強化培訓。張老師說:“像我這個年齡段的青年教師,很有必要‘回爐’接受正規專業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
為了補齊短板,建設一支過硬的英語學科教師隊伍,運城市頗下了一番功夫。2011年6月初,該市與美中教育機構(ESEC)簽訂了200名教師的培訓協議。按照協議,培訓在北京大學舉行,共3期,每期20天,實行全封閉訓練,小班化教學。目前,第一期培訓已結束,80名參訓教師全部拿到結業證。此外,去年該市還在運城學院舉辦了3期初中英語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共培訓360人。2011年的培訓方案主要面向教齡3年以上、6年以下的農村青年教師而設計,力求通過兩周的培訓使330名教師熟練掌握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技能。而且,這幾項培訓的費用全部由參訓教師所在單位承擔,教育局還拿出10萬元專門用于培訓補助。該市英語教師不花一分錢,就享受到了優質培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提高全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該市不斷強化過程管理和量化考核。及時通報各縣(市、區)參加省級輔導和開展縣級輔導的情況,并納入全市師資培訓工作量化考核體系,作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如今,該市下轄的13縣(市、區)在高質量、高標準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獨立創編的“自選動作”同樣搞得有聲有色。2006年,聞喜、垣曲、河津三縣市人民政府與山西師范大學就建立師范生頂崗實習基地、開展頂崗置換研修活動簽訂長期合作協議。5年來,被頂崗置換到山西師大參加一學期研修的教師多達5000名。
為加強薄弱緊缺學科教師培訓,絳縣舉辦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指揮培訓班,而鹽湖區則通過賽課、才藝展示、教學常規檢查等活動,不斷夯實363名預崗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為他們日后加速成長插上翅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