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團西曲煤礦最近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德國液壓支架和澳大利亞井下防爆運輸車,面對這些“洋玩意兒”,西曲礦安監處安全員趙吉余等一批工人犯了愁,教學點的教師馬上把課堂搬到設備旁,現場授課,現場培訓,使大家掌握了操作要點,為該礦解決了技術應用難題。
“在‘送教下礦’中,我學的是礦井通風安全專業。通過在崗位上邊干邊學,我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試采、掘進機操作等安全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現在礦里的同事叫我‘技術大拿’。”趙吉余自信地說。山西中職學校改變辦學模式,“送教下礦”把課堂設在煤礦生產一線,為煤礦培養大批技術骨干,使煤礦出現了專業技術工人素質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深受煤礦企業的歡迎。
近年來,山西實施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使煤礦“多、小、散、亂”的產業格局向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現代化轉變,全省礦井數由5038座減到1053座,平均單井規模由30萬噸/年提升到100萬噸/年以上。隨著山西煤礦綜合機械化升級改造,多數礦井專業人才短缺的矛盾開始凸顯,特別是一線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必須適應煤礦現代化生產后新工藝、新設備的要求,亟待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他們大都是煤礦生產的骨干,很難完全脫產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中職教育開始探索實施“送教下礦”,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的新途徑。
2009年9月,山西省教育廳和煤炭廳決定對全省近10萬名煤礦關鍵崗位人員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提高上崗門檻。依托全省煤炭職業院校、具備條件的煤炭職工培訓中心和煤炭專業技工學校,“送教下礦,關口前移”,在人員相對集中的煤礦設立教學點實施教學,實行彈性學制,招收煤礦一線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開設煤礦綜采技術、機電與設備維修、地質與測量、礦井通風安全等專業,采用“工學交替、工學結合、現場教學、現場考核”等靈活的學習方式完成學業。學員考核合格后,可以取得國家承認的中專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煤炭從業人員培訓合格證書。全省27個教學單位在煤礦一線設立92個教學點,同煤集團、焦煤集團等400余家煤礦企業相繼開展了教學工作,兩年共有32018名煤礦關鍵崗位從業人員在崗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根據兼并重組后煤礦提高人才門檻的要求,山西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用1/3弱的時間學習專業基礎理論,1/3時間學習核心知識點,1/3強的時間學習本崗位主要技能。按照教學計劃,組織骨干教師編寫出版13本煤礦關鍵崗位從業人員職業教育系列專用教材,重點突出專業技能訓練,在全行業首次編制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并強調在生產一線進行技能考核。學員考核合格后,由山西省煤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畢業證書和從業人員培訓合格證。
43歲的劉彩玖是西山煤電集團鎮城底開拓一隊黨支部書記,通過學習礦井通風知識,對井下施工通風布置進行調整,使通風網絡更加合理,2010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像劉彩玖這樣的技術工人,經過專業學歷教育,有一大批成了生產一線的骨干。
只要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材的制定符合企業實際,就能得到企業的認可和歡迎。煤礦行業關鍵崗位中職教育開展以來,有900多名專業教師,工程技術人員作為任課教師,到煤礦井下任課和指導操作,進行技能考核,在實踐教學中得到了鍛煉提高。教師們說:“‘雙師型’教師就是這樣在一線干出來的。”“送教下礦”為企業服務,也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參與的熱情,西山煤電集團設置了一線崗位用工標準,實現了變招工為招生,從根本上解決了一線技術人才培養問題,徹底改變煤礦企業“傻、大、黑、粗”的舊形象。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成為真正的技術藍領,也為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和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