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放得太開,又怕學生收不住,課堂內容很單薄”、“如何應對高考心中沒底”……河北省高中新課改實施一年零兩個月后,第一屆高中課改新生已經是高二學生,現在高一的學生,也正沿著課改的路子在上課。全省三分之二的高中師生都投入到“課改”大潮中。授課方式新了、備課形式變了、老師和學生的課堂地位轉換了……一年多來,高中校園發生了諸多變化。許多高中一線老師表示,希望“新高考”方案和考綱盡早出臺。
教師亟待高考指揮棒
今年,河北省高中課改已進入了第二年。2012年,首批試點的“課改生”就將參加“新高考”。目前,河北省針對課改的“新高考”方案仍然沒有出臺,這讓很多高一老師沒底、高二老師焦急。“現在講課總覺得沒有方向,不知道深淺。”石家莊一所高中的語文老師杜玲一臉無奈。因為跟課改配套的高考方案尚未出臺,導致了課標模糊,不像傳統的教學大綱在知識點后面注明“了解”、“掌握”、“理解”、“運用”等字樣,老師對教學的難易程度不好把握。而且由于升學壓力存在,對新課程總也放不開手腳,不敢大刀闊斧。
不少老師反映,對于老師來說,衡量成敗的關鍵就是高考平均分、優秀率,由于沒有高考方案這個“坐標”,只好遵循過去高考的模式來指導現在的考試。對此,老師們呼吁:希望教育部門能盡快公布新的高考方案和大綱。
編者、學生需要交流平臺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歷史學習中按著歷史年代表的時間排列下來的順序,在新課改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是通史,按時間順序和知識要點一個個地學習。”擔任高二歷史老師的孫小君說,高中課改后,教材改為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分別反映中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重要內容。
最明顯的是,夏、商、西周等朝代的單獨內容不見了,而是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等一個個專題為主。兩種編排方式各有特色:專題史體系,對提高學生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好處,但是高一新生大多接受不了,因為他們基礎知識相當薄弱,沒有駕馭這些專題的能力。孫老師進一步分析,近年來的河北中考,歷史、政治都屬于開卷考試,學生們在歷史方面下功夫少,基本功不扎實,一個暑假都忘得一干二凈,升入高中后,馬上就開始“專題”,實在是倉促上陣。
孫老師說,現在同組的老師們工作量都很大,上課的時候新、老教材齊上陣,老教材掌握知識點,新教材拓寬知識面。語文、數學、化學等課程都存在相似的問題,“教材的編寫者,可能是學術上的權威,但是卻不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記者 馬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