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本報記者 毛帽
訪談嘉賓:
劉姝伶 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曾用強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處處長
別敦榮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新聞事件】
日前,據媒體報道,廣州一些高校出于種種考慮,在部分碩士生培養專業中,將推行數年的兩年制恢復為三年制。三年制和兩年制各有哪些優勢?針對我國碩士生培養現狀,應如何選擇學制?本報特邀在校碩士生、高校從事研究生工作的相關負責人,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學制改革為何再度成為新話題
主持人:一些高校的部分專業在碩士教育學制上從兩年制回歸三年制,主要原因是什么?
曾用強: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而言,恢復三年制的主要原因包括:2008年學校組織修訂了新的研究生培養方案,一些導師認為兩年制的28學分不足以培養學術型的碩士研究生;部分專業適應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的需要實行三年學制;研究生生源結構發生變化,本科應屆生比例不斷增加,他們在研究思維和科研能力方面需要更系統的訓練和指導等。
劉姝伶:三年制的回歸,為碩士生增加了一年的學習時間,即碩士生可以利用第二年的時間來進行學術研究,包括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以及自己進行獨立研究等。
別敦榮:三年制碩士教育是為了彌補博士教育的不足而發展起來的。由于我國博士教育起步晚、規模小、周期長、畢業生數量有限,三年制碩士教育所培養的學術型人才正好適應了補充和更新高校教師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員的需要。據我了解,在博士難以“下嫁”的情況下,很多地處中小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引進的新教師仍以碩士畢業生為主。三年制碩士畢業生勝任本專科(高職)院校教學的能力更強,發展潛力更大,也更安心,所以,受到很多院校歡迎。
縮短年限是碩士教育學制改革趨勢
主持人:當初,我國的碩士教育學制從最初整齊劃一的三年制部分變為兩年制,是基于怎樣的考慮,是否符合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兩年制碩士生有何優勢?
劉姝伶:我認為,兩年制的碩士最為明顯的優勢是能夠通過縮短學習年限來盡快投入社會工作。一方面,兩年制碩士生在就業時具有年齡優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碩士生克服自己的就業浮躁情緒。對于一些想盡快就業的碩士生而言,三年制反而容易滋生他們的浮躁情緒,使得大多數人難以平衡學業和就業的關系,最終也收不到三年制碩士生的預期培養效果。
別敦榮:碩士教育學制由三年調整為兩年,一方面是因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影響。歐美國家高校碩士教育學制普遍較短,幾乎沒有三年制的,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大學實施碩士教育學制改革,將三年制調整為兩年制。另一方面,近年來,高校畢業研究生就業趨向的變化顯示出兩年制碩士教育的社會需求在增長。據統計,近年來,碩士畢業生在高校和科研設計單位以外就業的超過50%。因此,面向社會企事業單位應用型人才需求,縮短碩士生學習年限,建立新的碩士教育體系是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
曾用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2004年開始將碩士教育學制從三年制變為兩年制的。我們的改革借鑒了兄弟院校的經驗,同時也考慮了學生學業與就業負擔等因素。
就學制而言兩年制更具合理性
主持人:碩士教育學制的選擇怎樣才更為合理?碩士教育學制改革應如何推進?
別敦榮:就高等教育學制而言,兩年制碩士教育本身更具有合理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辦學實力不斷增強,高等教育質量的國際可比性也在不斷提高,過長的學制不利于社會人力資源開發,壓縮碩士教育學制是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碩士教育學制的長短不單純是一個時間問題,它與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密不可分,與研究生教育的社會功能有著直接的聯系。在我國,碩士教育學制改革涉及的面很寬,不宜一刀切,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起來考慮。從社會需求的變化來看,兩年制專業碩士將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類型,但從現實來看,我國高校還不具有大規模開展兩年制專業碩士教育的條件,主要是課程資源和教師難以滿足專業碩士教育的要求。因此,碩士教育學制改革應當擴大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采取積極穩妥的方式逐步推進,以保證研究生教育的質量。
曾用強:從高校的角度來講,學制改革應該遵守三條基本原則:學制改革是為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學制改革應該是學術決策,而不是行政決策;學制改革應充分考慮自身的辦學需求和條件。在堅持三條基本原則的情況下,選擇合理的碩士教育學制應該具體考慮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學制的長短首先取決于培養定位;第二,應考慮導師隊伍的情況,碩士生與導師的比例最好控制在4∶1以內;第三,應該考慮到研究生的因素,比如,入學水平、學習動機和態度等,實施彈性學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四,碩士生的培養最終離不開社會的認可,學制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對它的認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