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唐春成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論壇) 楊肖(化名),今年報考了重慶國稅部門的公務員。雖然這次沒有通過資格審查,但她還是決定明年再考一次。在楊肖看來,“國稅部門的公務員職位雖然競爭十分激烈,但工作穩定,待遇又好。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么好的工作了。”
近年來,“公務員熱”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不少人發現,在“公務員熱”里,還存在一個新現象很多人對海關、稅務等少數幾個部門趨之若鶩,而對氣象局、地震局、編譯局等部門似乎提不起精神。
2011年國家公務員報考數據顯示,在報考的141.5萬人當中,有43.4萬人報考稅務部門,22.2萬人報考海關部門。兩個部門的報考人數之和,占報考總人數的近一半(46.4%)。
中公教育網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報名人數最多的前10個國家公務員職位中,海關部門的職位就占了6個。稅務與海關還“壟斷”了10大報名人數最多的部門,其中山東省國稅局成為報考人數最多的稅務部門,而黃埔海關成為報名人數最多的海關部門。
上周,一項對2312人的在線調查發現,94.9%的受訪者認為,海關、稅務等少數部門公務員受青睞已成普遍現象。其中,71.1%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普遍”。
受訪者中,15.4%的人是公務員,6.9%的人是大學生;報考過公務員的人占43.4%。
海關、稅務受追捧的三大理由:“福利待遇好”(86.3%)、“權力大”(72.5%)、“社會地位高”(64.8%)。
此次調查發現,受訪者最想報考的部門依次為“稅務”(68.9%)、“海關”(65.8%)、“公檢法”(60.3%)等三部門。相比之下,僅8.8%的受訪者愿意報考“氣象局”,7.6%的人愿意報考“編譯局”,5.4%的人選擇“地震局”。另有12.3%的人選擇“其他部門”。
孟君(化名)是北京某基層單位的公務員,對他來說,做現在的工作只是權宜之計。他計劃通過這份工作積累兩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然后再報考更有前途的公務員職位。“既然各個公務員職位的待遇都差不太多,那為什么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報考更有實際權力的部門呢?”
現就職于福建省廈門市某律師事務所的李冰(化名),在2010年畢業時曾報考最高人民法院、福建省檢察院和上海市國資委等部門的公務員。之所以報考這幾個部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里人的強烈要求。她說,其實自己更愿意到國有企業或大型民營企業工作,自己的性格并不適合公務員工作。
海關、稅務等部門受追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此次調查發現,“福利待遇好”(86.3%)、“權力大”(72.5%)、“社會地位高”(64.8%),是受訪者普遍認可的三大理由。
山東大學(微博)(威海)勞動經濟研究所長羅潤東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稅務、海關等部門受熱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從職業本身來說,選擇做公務員可以獲得穩定的工作,選擇中小企業或者自己創業,可能獲得高收入但也存在高風險。而稅務、海關等公務員部門,既能滿足人們求穩的需要,又能獲得較高收入,當然更受求職者青睞。
此外,這么多人去擠這幾個部門,也是一種從眾行為的表現。一般而言,求職者的決策受家庭影響很大,家庭的決策又會受到社會大眾觀念的影響。社會大眾越是認為稅務、海關等部門“有油水”,就會有越多的人報考。
如果在稅務海關等部門和民營企業之間選擇,90.7%的受訪者選擇前者,僅4.9%的人選擇民營企業。
近年來,與不斷升溫的“公務員熱”相比,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一直處于人才緊缺的狀態。
2008年鄭州市中小企業局的統計顯示,該市80%的中小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問題。
2010年5月,“河南省民營企業招聘周”在全省18個省轄市同時啟動。然而,招聘現場卻出現“僧少粥多”的尷尬場面。一名參加招聘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非常需要有經驗的技術員,卻找不到這樣的人才。
楊肖發現,身邊求職的同學很少選擇中小企業。“理由有很多,比如工作累、收入低、不穩定、職業發展前景差等。”
此次調查顯示,若在稅務、海關等部門與中小企業之間選擇,90.7%的受訪者更青睞前者,僅4.9%的人更愿意去中小企業,其余4.4%的人表示“不好說”。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在博客上撰文認為,中小企業是創造社會價值的主體之一,政府則通過收稅來進行二次分配。社會上總要有人創造價值,可是如果社會上最優秀、最有希望的人都向往政府部門,而不選擇企業,那么誰來創造足夠的價值以供政府分配呢?社會又怎么能均衡發展?
專家認為,應該通過制度調整,改變公務員內部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
此次調查顯示,對于海關、稅務等部門受追捧的現象,51.8%的人認為“不正常”,41.6%的人認為“正常”,其余6.6%的人表示“說不清”。
羅潤東認為,人們的選擇總是會趨利避害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追捧稅務、海關等部門是個人理性的表現,但同時也是集體不理性的表現。人們過于追捧這些部門,可能導致人才在公務員體系內部,以及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配置出現問題,不利于社會發展。
羅潤東建議,個人的就業決策,不能只考慮利益因素,還要考慮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一個人只有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未來才可能實現職業上的突破。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在制度上加以調整,改變公務員內部各部門之間,公務員與其他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用制度協調個人行為與集體行為,把最優秀的人才配置到社會發展最需要的職位上去。”羅潤東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