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記者勿日汗)在2006年參加高考的蒙古族學生中,蒙藥學是一門熱門專業。內蒙古中蒙醫學院黨總支書記阿古拉教授說:“2006年我們蒙醫學系共招收105名學生,其中首次開設的蒙藥學專業招收40人。十七世紀在喇嘛寺中形成的蒙醫藥教育正逐步從傳統師承方式向正規學歷教育過渡。”
寺廟是傳統的培養蒙醫人才的地方。17世紀,隨著喇嘛黃教傳入蒙古族地區,各地修建了很多寺廟,較大的寺廟里成立了蒙醫學校。當時的蒙古族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只有出家當喇嘛才能在寺廟里學醫術和文化。近代著名蒙醫學家多出自寺廟里的蒙醫學校。所以,一直到今天,蒙古族牧民稱醫生為蒙醫喇嘛。
如今,高等學府成為培養現代化蒙醫人才的搖籃。內蒙古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是擁有民族醫學院校最多的一個自治區。始建于1958年的內蒙古醫學院中蒙醫學系,是我國西醫院校中設置蒙醫專業最早的系,也是培養蒙醫藥中高級人才的主要教學基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內蒙古自治區又先后建立了呼倫貝爾蒙醫學校和內蒙古蒙醫學院。2004年內蒙古中蒙醫學院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中蒙醫學結合方向中高級人才的院校。
“雖然蒙藥學的本科教育剛剛起步,但蒙醫學教育卻歷史悠久,蒙醫專業碩士教育已有十余年的歷史。2005年起,內蒙古中蒙醫學院開始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蒙醫學博士生。”阿古拉教授說。
談到現代蒙醫藥學的教學方式,內蒙古中蒙醫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布桑教授介紹說:“現代化人才是蒙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現在蒙醫藥教學采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教學方法,即給學生傳授60%的傳統蒙醫知識,40%的現代醫學知識,從而培養出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蒙醫藥學者。”(完)
來源:新華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