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廈門日報刊登的福建高考四篇一類作文樣卷中,《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據信是今年高考唯一滿分70分的作文。《讓我們擁有寧靜樸素的心》的作者則已經確定是廈門一中李雅,為65分。《夢想為帆工作為槳》也是一篇較高分作文,為59分。
在福建19日舉行的作文總結會上,評卷組老師介紹說,在今年福建全省25萬多名普通高考考生中,約18%的考生作文成績在42分以下,40分-49分的考生占67.75%,60分以上的僅占0.4%。
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使我有了個好身體……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70分)
紀德有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于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們創造的事業,這消耗便是我們的熱愛。
若不是有了那些關于水稻的夢,若不是有了那種投入其中的熱愛,袁隆平何以從田間完成偉大的創造?何以用枯瘦的雙肩擔起全球的飽食之憂?他因胸懷天下蒼生而熱愛他的事業,他因熱愛而誕生創造的嬰孩。
圣埃克蘇佩里曾言:“創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換無限的事物。”一個熱愛創造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著追求于某種恒久的價值。這價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學的美感”,在喬治奧威爾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有講述這樣的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終那權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羅在這里暗示我們:一旦我們認定了某種創造有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的價值,我們就應完全投入其中,熱愛并堅定地追求。回望歷史長河,又有哪一個偉大成就不是源于創作者的愛?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洶涌而來,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頓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個不是飽含著創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來?
我已無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因熱愛而造就的偉大創造,可這種繁盛,恰與當下創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觸目驚心的反差。我們有袁隆平,有王選,有錢學森,可這些科學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陳,為何?我想正是因為當下已絕少對科學本身有著癡愛的年輕人,我們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為了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里苦干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樣,在文學領域,如今又有幾人能如桑塔格一般從容說到:“我寫作不是因為那里有讀者,而是因為那里存在著文學”?一個一個作秀者,只看見紅地毯和金錢,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學世界里,我們只見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學”,吾不見哪怕只是一個有著創造之光的作品。科學,文學,乃至其他種種事業,我們早已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忱。于是創造的嬰孩夭折于腹中,豈不痛哉!
幸而我們還有幸存者明了這個道理,“成敗得失,悲歡沉浮,在死亡面前終將逝去,我們看見的是那些恒久不變的東西。”喬布斯,主宰IT行業的先驅者曾如是說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類的普適價值,抑或是科學藝術的真、善、美,才是創造的起源與歸宿。當我們受困于一時得失,不思是否前進時,但想一想那些因熱忱而永葆鮮活的靈魂,默念這句話“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
惟有此,我們才能以自己的創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