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一些高校采訪時發現,原有的“大四空巢”現象依然存在,并伴隨著手機“超級逃課助手”APP軟件的發展而愈演愈烈、不斷“升級”。專家指出,對應屆畢業生的嚴格管理或一味的“網開一面”都不是治本之策。
“只要你在手機上發布需要‘幫逃’的課程名、時間和補償條件,不出一個小時,就會有低年級同學主動聯系你,愿意替你‘代課’。”在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應屆畢業生張驍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專門為大四學生設計的APP軟件“超級逃課助手”。張驍介紹說,這款軟件最早起源于川渝一帶,最近在長春的大學生群體中也逐漸流行起來,一般每代替“雇主”上一節課,就能得到30元-80元不等的酬勞。
為對抗畢業生逃課,如今老師點名花樣也緊跟時代步伐。繼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魏驍勇研發“刷臉”軟件進行點名之后,吉林大學鄧老師甚至結合移動互聯時代的“數據挖掘”理念,升級了自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課上的點名軟件。
“該軟件分為不同的點名方式:選擇‘鋪天蓋地式’,則選課的全體同學都會被挨個點到名字;選擇‘重點選拔式’,則針對記錄中經常缺課的同學進行點名……”吉林大學商學院學生馬慧說,“鄧老師每堂課點名的方式都不確定,經常缺課的人的名單也會不時發生變化,因此誰也摸不清他的路數。”
不少大四學生無奈地表示,如今面對著求職、考研等種種壓力,他們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吉林大學畢業生孫晴認為,表面上看“逃課助手”和“點名軟件”的“戰爭”很有意思,但背后折射出的“大四空巢”問題卻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每逢畢業季,應屆生面對是否逃課只能是糾結、焦慮。
此外仍有不少網友認為,如今沉重的就業壓力仍是導致“大四空巢”現象的根本原因,因為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前移,所以學生為了加速就業或暫時升學逃避就業,都選擇提早告別課堂,進入求職或考研復習的階段。
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鐘新表示,作為就業或升學的預備期,大學生在大四拿出一定的時間、精力為未來做準備,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他并不贊成把“大四空巢”現象看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去研究,“圓滿完成學業和順利就業,兩者其實并不矛盾。我們通過加強管理、細化服務,就能在學校層面內解決這個問題。”他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