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學了 大學生如何理財
開學在即,學生們的荷包也跟著富足起來。尤其是對于離開父母實現獨立生活的大學新生來說,如何獨立支配資金是一道理財新課題。專家認為,大學生應主動學習理財知識,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家長也應在給孩子生活費和零花錢時掌握一定技巧,有效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開源節流 培養理財意識
回憶起去年剛進大學的日子,長春某大學文學院的小馬用 “迷糊”兩個字來形容自己。“我喜歡玩網絡游戲,一次性花了不少錢去買攻略雜志、游戲裝備;參加各種同學聚會,累積下來就花了不少錢。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開學時父母給的3000元生活費就只剩下不到100元,飯卡、手機費都還沒來得及充值,最后求助于父母才渡過難關。”小馬說。
經過一年的摸索,小馬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很多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消費時,缺乏計劃性,盲目消費較多。所以,要想關注自己的‘口袋’,大學生應先整理自己的‘腦袋’。一是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能為顧面子而寅吃卯糧,二是購物要適可而止,摒棄盲目攀比心理。同時,大學生們有必要將每月生活開支用本子逐一記錄下來,這樣一個月下來,就知道哪些開銷是不合理的,哪些開支是需要增加的;每月調整自己的開支,做到精打細算,杜絕浪費。賬上開支都清清楚楚,父母也就能放心地把錢交給我們支配了。”小馬告訴。
家長“斷糧” 鼓勵孩子創收
開學前家中長輩難免多給一些零用錢放在身上,但孩子們的社會經驗不足,易產生攀比和虛榮心,所以花錢易“剎不住閘”。理財專家認為,家長應當積極引導,讓大學生建立起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并且學會自我創收。
“家長要明白,孩子沒錢就給是絕對錯誤的,這樣無法讓他們產生危機意識。”理財專家認為,家長應規定給孩子零用錢的時間和數量,之后即便“斷糧”也不能再給。這樣能讓孩子意識到不能隨便花錢買一些無用的東西。
另外,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和生活費時,可嘗試咨詢孩子的遠期目標,并幫助他們存錢。比如,孩子想要買一臺平板電腦,家長可教給他們如何從生活費中規劃出一部分,能在預定時間內攢夠錢。這樣當孩子們憑自己攢錢買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體會到理財的快樂,從而更熱衷于規劃自己的金錢和財富。
此外,家長們可引導孩子,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適當提高自己的創收能力。除了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大學生還可嘗試一些較常見的金融投資工具,如債券、股票、基金這些門檻不高的投資品,除了從理論上了解它們的特性和交易原理之外,學生也可向父母申請貸款,進行少量投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