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會計從業資格管理,進一步做好會計管理工作,近兩年來,省廳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嚴格管理,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打破了傳統手工管理方式,開發建設了“吉林省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對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行“五化”,即:會計考試管理實行無紙化,會計人員管理實行動態化,信息變動管理實行規范化,資格證書管理實行制度化,繼續教育管理實行人性化。管理“五化”的實施,使我省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工作有了質的飛躍,步入了科學管理的軌道。
一、會計考試管理實行無紙化
長期以來,我省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工作一直是采取傳統的手工有紙化管理模式,全省統一布置,統一出題,統一印發試卷,統一時間考試。在全省51個市(州)縣(市)設置考場,省廳派出人員巡考,考試結束后各地自行組織批閱試卷,并打印發放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種傳統型的管理模式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工作帶來一些隱患和弊端:一是考場監管不嚴。由于考場多,省廳只能派出部分人員到地區巡考,無法顧及縣級考場,無法掌握考試的真實情況,致使一些考場出現違規現象;二是試卷管理環節多,無法確保絕對安全。在出題、試卷印刷、運輸和試卷保管等多個環節中,由于涉及到人員多、周期長,存在一定的隱患,甚至個別環節出現了泄露試題問題;三是考試成績管理不夠規范。由于閱卷和成績確認都由各地來完成,有的地方不能認真嚴肅對待考試工作,出現“保護當地考生”、“人情成績”等現象,致使考試成績不真實,合格率過高,有的地方的合格率竟然出現95%以上不正常現象;四是考試組織難度大,投入成本高,運轉周期長,工作效率低,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針對以上出現的現象和問題,省廳多次認真研究,先后采取了取消不足100人考生的縣(市)級考場,增派巡考人員,由省廳統一閱卷等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違規問題的發生,但是仍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廳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決定開發建設吉林省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其中包括無紙化考試管理、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和會計網等六大模塊。經過6個多月時間的艱苦努力,在軟件公司配合幫助下完成建設任務,并于2008年11月投入使用。2009年共進行了四次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全省共有28730人參加考試,平均合格率為42%.從考試的網上報名、現場審核、網上打印準考證,到隨機安排考場、配題、答題、電子監控、閱卷、成績上網查詢、人員統計等,所有與考生密切相關的事項都由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來完成,方便了考生,確保了考試的公平、公開和公正,得到了廣大考生的認可,社會反映良好。各級財政部門運用信息系統的各項功能,實現無紙化辦公管理,有效地消除了傳統有紙化考試的全部弊端,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會計人員管理實行動態化
多年來,我省20多萬會計人員信息管理一直使用單機版信息管理系統,是時點靜態數據,而且各市、縣會計人員信息獨立,自行管理,省對市縣會計人員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動態信息無法及時準確掌握,造成監督管理不到位。有的地方管理不規范,甚至出現違規發證等現象,也給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制售假證以可乘之機,造成不良影響。
通過應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系統,將全省的會計人員基本信息通過換發證書統一納入系統,及時掌握了全省各地會計人員信息的基本數據,夯實了基礎,做到了動態管理,實現了對會計人員信息數據實時監控和綜合分析,進一步規范了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行為。
三、信息變動管理實行規范化
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工作中,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類型會計人員信息變動問題,通過制定信息變動管理辦法,區別不同情況,及時處理,確保會計人員信息變動的規范化管理。
一是規范會計人員信息缺失的管理。在新舊管理系統轉換過程中,對于過去管理中丟失的會計人員信息,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發證機關查找原因,認真審核確認,由當地財政部門以正式文件向省廳上報申請增加人員信息,同時報送會計人員信息紙質檔案、繼續教育證明、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原件及身份證復印件等相關材料。經人工和計算機分別復核確認,納入管理系統中來,確保會計人員信息的完整性。
二是規范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對于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實行考試準入制度。每季度組織進行一次全省考試,成績合格者自動由考試系統轉入管理系統。不參加考試或考試成績不合格的,信息系統監控使其無法獲取從業資格證書,杜絕違規發證的現象,確保從業資格證書的嚴肅性。
三是規范會計人員基本信息變動和調入調出的管理。對這類信息的變動,按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規定,由當地財政會計管理部門隨時辦理,并在管理系統中記錄,提高了會計人員信息的準確性。
四是規范信息咨詢管理。以往查詢會計證信息,特別是調入調出信息的查詢,都是通過電話或信函進行,既繁瑣、費時費力,又不及時。省廳通過在“吉林省會計網”上設置查詢功能,隨時上網即可查詢,極大地方便了各地會計工作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確保了信息查詢的及時性和真實準確。
四、資格證書管理實行制度化
為了加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管理,規范有效使用,省廳對證書的印制、保管、領取、使用、銷毀及監督等方面進行了全程制度化管理。
一是印制,省廳根據財政部統一規定的格式要求,結合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提出制作需求,在定點廠家進行印制; 二是保管,在證書入庫時,由庫房保管人員和具體負責管理人員共同按照印制合同規定,檢查印制證書的質量,清點數量,經檢查無誤后,入庫管理登記入賬;三是領取,各地財政會計管理部門按需求數量在領取證書時,由具體管理人員開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出庫單”,經分管領導批準,憑單到庫房領取,相關人員按申領單位及時登記入賬,及時核對;四是使用,要求各地設專人進行管理,確保證書妥善保管不流失,并要求實行打印證書人員與蓋章人員職責分離;五是銷毀,對廢證和收回的舊證指定具體人員負責登記管理,報經有關領導審批確認后,統一進行銷毀;證書銷毀后,由監銷人員出據“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銷毀報告(證明)”進行備案;六是監督檢查,省廳對各市縣證書的使用和保管等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核對領取和使用數量,對證書遺失和毀損未按規定處理的,要追究管理人員的責任。
五、繼續教育管理實行人性化
按照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省廳每年印發《吉林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指導意見》,在總結以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經驗教訓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大膽創新,有聲有色地開展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一是舉辦全省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師資培訓班,提高師資水平;二是不斷創新培訓方式,除了集中面授之外,積極探索嘗試開展網絡遠程培訓,做到了網上報名、網上學習、網上考試一條龍服務,學員學習方式由吃“定餐”改為可選擇的“自助餐”;三是根據大企業集團、行業部門申請,采取上門服務、按需施教的培訓方式,有針對性開展培訓;四是靈活規定學習時間,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于24小時,也可以兩年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48小時。
由于省廳采取靈活和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調整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時間、內容和方式等,有效地解決了會計人員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和培訓質量不高等問題。充分調動了會計從業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廣大會計人員由以前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促進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工作的不斷創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二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