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強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以下簡稱“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管理,依據《北京市市級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辦法》(京財預〔2010〕2278號)、《市對區縣教育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京財文〔2010〕1952號)及其他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是建立在“科教合作”基礎上,多主體參與、長鏈條銜接的系統工程,堅持“政府主導、整體規劃、分級管理、協同實施”原則,充分利用首都豐富的科技、文化與教育等資源,積極探索跨學校、跨學段、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工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縱向銜接、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橫向整合,系統培養創新人才的長效機制。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參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教科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辦公室(以下簡稱“創新學院辦公室”)、區縣教委,承擔“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任務的中小學校和區縣教研部門,參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科普場館等。
第二章 項目內容
第四條 “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推進以“翱翔計劃”“雛鷹計劃”和“青少年創新能力建設工程”等為依托,開展“研究推進”“模式探索”“課程建設”“隊伍建設”“平臺建設”等工作,系統、持續、深入地推動首都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
(一)“研究推進”包括理論研究、政策研究、行動研究等方面,旨在為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提供理論、政策和行動支持,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水平,持續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理論體系。
理論研究包括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可行性研究、創新人才成長規律研究、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開發及案例研究等。
政策研究包括國內外創新人才培養比較研究、北京市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與機制研究等。
行動研究包括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現狀調研、實踐研討、案例分析等。
(二)“模式探索”包括面向高中階段學有余力、具有創新潛質學生的“翱翔學員培養”,面向全體中小學生的“雛鷹建言行動”,以及中小學校結合自身優勢開展的“學校自主探索”等。
“翱翔學員培養”是在高中階段實施的以“跨校培養”和“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為主要特征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旨在早期發現并培養學科特長突顯或學有余力、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雛鷹建言行動”以面向全體中小學生開展建言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觀察思考、激發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在建言過程中表現出創新潛質的學生進行持續、深入的追蹤培養,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為“翱翔學員培養”提供后備生源,探索建立不同學段之間創新人才培養的縱向銜接機制。
“學校自主探索”是有條件的中小學校結合自身優勢,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館與科普場館等單位緊密協作,協同其他學校,共同探索多樣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大創新人才培養范圍,積累典型案例和實踐經驗。
(三)“課程建設”包括面向全體中小學生的創新教育課程資源開發,面向學科特長突顯或學有余力、具有創新潛質學生的翱翔培養課程建設等方面。創新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包括科技成果資源轉化、博物館與科普場館資源教學化開發等,不斷積累和豐富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資源;翱翔培養課程建設包括基礎性課程、過渡性課程、熏陶體驗課程等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四)“隊伍建設”包括專家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志愿者隊伍建設等,旨在為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人力支持。重點實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翱翔工程”,引導教師開展基于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的行動研究,使其在學員培養中成長、在課程開發中成長、在科研實踐中成長。
(五)“平臺建設”包括網絡平臺建設和交流研討平臺建設等方面,旨在對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中形成的優秀課程資源和科研探究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對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進行廣泛的宣傳和表彰,營造全社會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氛圍。網絡平臺建設指在市、區、校逐步建立信息管理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網絡學習平臺等;交流研討平臺建設指在市、區、校搭建跨校、跨域、跨界的專家、老師、學生的交流研討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