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兩點,吉林大學東榮大廈報告廳外,靜靜地排起了長龍。2點30分,周其鳳院士在此做告別演說,吉大學子從各個校區紛紛趕來,依依不舍。
就在5天前,同一個報告廳內,中組部有關負責人宣讀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吉大校長的任免決定,山東大學原校長展濤接任吉大校長,周其鳳另有任用。
網上傳言,周其鳳將接掌北大,消息終于得到了證實。按照計劃,13日早8時左右,周其鳳飛赴北京;14日上午,北大教師出身的他,將以校長身份入主北大。
淺色棉布襯衫,一身黑灰色西服,沒有打領帶,這是他一向樸實親和的作風。周其鳳一進場,就被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包圍。能容納近千人的報告廳,此刻還是顯得太小。
吉大黨委書記陳德文宣讀了聘任周其鳳為吉大雙聘院士和名譽教授的決定。“我們要把他的心留住,讓他能經常回來,給學生們作報告、上課,帶研究生”,新任校長展濤舉起聘書,周其鳳幾乎是一路小跑著上臺,接過聘書的那一刻,終于控制不住淚水。
“我2004年7月13日到吉大的,從我進入吉大那刻起,我就想,這是我人生最后一個工作崗位,萬沒想到,我會離開深愛的吉大,離開深愛的同學們……”周其鳳聲音哽咽,“在吉大的幾年,可能是我工作上面對困難比較多的幾年,但也是我幸福指數最高的幾年,因為有大家的支持和寬容。我非常幸福,真的……”
“今天,吉大成全了我,我終于是吉大的教授了!今天算是我第一次講課,題目就是《不是校長的我》。”報告會上,周其鳳向學生們傾情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1947年冬天,周其鳳出生在湖南瀏陽龍伏鎮一個窮困家庭。6歲那年,渴望早點讀書的他,虛報年齡為7歲,獨自一人跑到小學校去報名。看著他矮小的個頭,老師不信,但周其鳳一口咬定自己“7歲”,第一天不行,第二天再去,最后他勝利了。事后證明,“爭取早入學一年”,對他的一生意義非常重大,這使得他在1965年考入北大,而1966年因為“文革”高校停招了。
實際上,從上學那天起,周其鳳就面臨輟學的危險。每天去學校,他都背著一個大竹筐,以便放學路上打豬草,但家里還是付不起學費。有一次,他想拿燒水的銅壺抵學費,那可是家里最貴的東西,乘母親不注意,他拎起銅壺奪門而出,母親在后面使勁兒追,追急了,周其鳳一把將銅壺扔進了水塘。
上初中時,學校離家有60多里山地,周其鳳住校。“我第一次看到了卡車,在此之前,我以為世界上的交通就是靠腿。我當時的志向,就是當一名卡車司機。其實,我一生并沒有什么特別遠大的理想,我的目標總是比現狀稍高一點,然后腳踏實地去做。”
1962年,如愿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周其鳳興沖沖地往家趕,然而,母親卻沒像以往那樣站在村頭守候。原來,母親病了,腿腫得下不了地。周其鳳哭著跑出家門,跑到了村外后山上。天越來越黑,整個村子都亂了,村民們打著火把,敲鑼打鼓地找他。
1965年,周其鳳考取北大化學系。母親花1元錢買回一個舊木箱,周其鳳就挑著這個箱子出發了。箱里裝著棉被,還有媽媽給他做的一雙布鞋,因為舍不得穿,他光著腳走了兩天到了省城長沙。在這里,他買了一張火車慢車車票,三天后才抵達北京。
1978年,周其鳳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國內著名高分子化學家馮新德的碩士生,幾個月后,他又考取了國內首批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留學生,并于1983年2月拿到了博士學位。在該校,即使是美國學生,拿到博士學位平均也需要四至五年,而周其鳳只用了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1983年5月,周其鳳回到母校北大執教。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周其鳳送給學生們三句話:要吃得了苦;要團結合作;要腳踏實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