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早,江夏金水武當新村的李婆婆,帶著孫女來到村里小學。“聽說村里小學有名年輕校長,把學校辦得和城里一樣好,我就把孫女從外出打工的兒子那里接了回來。”
李婆婆說的年輕校長名叫陳龍,是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的首屆免費師范生。2011年陳龍被分配到金水武當新村小學任教,今年7月,26歲的他當選為該校新校長。
唯一的體育老師
率村小生奪區武術操冠軍
金水武當新村距江夏城區有2小時車程。由于缺乏專業老師,陳龍一到任便教起6個年級的體育課。
“剛來時心里有些別扭,一起畢業的13名江夏籍免費師范生,只有我被分到最偏遠的小學,別人都在城區教高中。”陳龍調侃說:“當時就想是不是我犯了什么錯誤?”
陳龍來自江夏農村,父親當了幾十年鄉村教師。“偏遠農村更需要年輕教師。”想到父親,他堅定了留下來的念頭。
2012年,在江夏區中小學體育運動會上,陳龍帶隊捧回女子短跑和壘球兩項獎杯,實現學校歷史性突破。去年在區武術操比賽上,陳龍帶領孩子們摘得總分冠軍,全區驚艷。“現在學校所有學生都會武術操,這在以前簡直不敢想象。”陳龍說。
老師們的老師
把電子白板帶進鄉村課堂
在金水武當新村小學6年級教室里,學生們分成6個“小圓圈”正熱烈地討論著。討論結束后,組員們走上講臺當起小老師,為其他同學講解語文課文,課堂氣氛活躍而輕松。
學生自主學習,是在陳龍到來后才出現的。3年前,武當新村小學只有6名老師,年紀最大的58歲,最年輕的也有40多歲。一位老教師說:“很多老師連電腦都沒碰過,更別談課程改革,讓孩子自主學習了。”
51歲教師祖雪梅說,陳龍來學校后,成了“老師們的老師”。從課桌擺放到導學案設計,陳龍熱情地給其他老師“上課”。“確實和以前不一樣。”祖雪梅說:“以前沒用過多媒體,總是學了又忘,忘了就喊陳龍,他隨叫隨到。也不記得喊了多少遍,現在電子白板連學生都會用了。”
請來妻子助陣
他要在鄉村小學扎根
去年秋季開學,由于學校師資薄弱,陳龍主動要求懷孕的妻子從附近的中心小學轉來武當新村小學支教。孩子出生后,因為夫妻倆都要上課,他又把母親接到學校。于是,一家三代四口人,就合住在單身宿舍里。
記者看到,陳龍的宿舍非常簡單,只有兩張簡易床鋪,中間用簾子隔開。即使工作3年就當上了校長,他仍帶著兩個年級的體育和數學課。
每天6點陳龍就會起床,帶領學生們進行體育訓練;中午他會拿著飯盒去食堂和學生一起吃飯;晚上7點,輔導學生晚自習;9點半去學生宿舍查寢,直到孩子們安靜下來,他才回宿舍休息。“我愿意在這里一直扎根下去。”陳龍對自己的農村小學充滿希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