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堂舉手發言不積極時,寧愿“冷場”5分鐘,也要鼓勵更多的學生思考。昨天,從光谷五小了解到,該校五年級1班語文老師陳文進行的“冷場”教學,使班里學生的語文成績普遍取得較大進步。
陳文出生于1990年,去年大學畢業后,進入光谷五小擔任語文老師。去年的一節語文課,陳文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太陽路》,為了讓學生們體會文中“人生之路”的深刻含義,陳文設計了一個“通往太陽的路是怎樣的路?為什么說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在這條路上攀登?”的問題。由于問題較深,全班60名學生無一人舉手回答,課堂上出現了尷尬的“冷場”。
“我本想把答案告訴學生讓他們記到書本上,但這樣會讓學生們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所以,我寧愿‘冷場’,也要學生們通過默讀思考找到答案。”陳文說,課堂“冷場”了大約3分多鐘后,終于有一兩名“尖子生”舉手,但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新的體會,自己依然讓“冷場”繼續,直到5分鐘后,大多數學生舉起了手,大家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陳文說,“冷場”教學法讓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課后作業的效率也更高,大大縮短了第二天評講學生作業的時間。經過幾個月的“冷場”教學,去年期末考試,該班語文課平均分在80分以下,上個月月考,班上50多名學生都超過了80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