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賢,1955年12月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基因調控、基因組學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著有全國通用教材《現代分子生物學》等。
曾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植物基因克隆和表達研究。曾和團隊,通過十余年努力,讓中國的棉花纖維長高了0.3厘米,促使我國的棉花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金報訊(記者丁玥通訊員付曉歌)“我會將經驗最豐富、閱歷最廣泛的人生階段奉獻給武大”,朱玉賢院士在4日接受武漢大學聘任時說。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玉賢正式全職加盟武漢大學,擔任高等研究院院長。“到武漢大學,是來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朱玉賢引用《論語》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表明心志:團結一切力量,將高等研究院的作用發揮充分。
據了解,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為武漢大學直屬的相對獨立運行的科研實體機構,掛靠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其主要圍繞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信息與工程科學、材料科學、社會與管理科學等學科領域開展研究。據武漢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曉紅表示,高等研究院將匯聚創新人才,將其打造成一種全新的示范性研究院,還將與即將成立的醫學研究院合作,推動更多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1‰。
據悉,截至目前,武漢大學已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5位(其中李德仁院士是雙院士)。
■專訪
帶領科研工作者成為“國家大器”
為什么會選擇加盟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在接受楚天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原因有很多”,他將用余生為武大科研作貢獻。
記者:您為什么選擇加盟武大?
朱玉賢:吸引我來到武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武大是中國的知名學府,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科學底蘊,誕生了多位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其次,武大的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發展態勢良好,人才隊伍建設層次鮮明。此外,武大還有引進人才的良好思路與舉措。
記者:關于近期工作您有什么打算?
朱玉賢:高等研究院是武漢大學籌備已久的研究機構,我們將組織一批優秀學者,做一些有深度、有高度的前沿性研究,通過學科融合,引領相關學科建設。同時吸引國內外的優秀學者參與,形成國際化的研究機構。
記者:您認為科研工作者的哪些品質最重要?
朱玉賢:科研工作者應該術業有專攻,要有高屋建瓴認識事物的角度,最重要的品質就是鍥而不舍,在黑暗中瞄準方向堅持探索。我愿以一己之力,為武大科研工作者創造“為器”的良好氛圍,最終成就“國家大器”。
記者:對于高等研究院今后的發展,您有什么期待?
朱玉賢:希望三五十年后,武大高等研究院能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機構之一,同時,多為國家貢獻看得見的高質量科研成果。
■花絮
中長跑煉就毅力
朱玉賢業余時間對中長跑情有獨鐘,并且一直堅持著,他曾經獲得第七屆浙江省運會1500米的第一名,最好紀錄是3分56秒。他說:“中長跑可以很好地鍛煉人的毅力,這個運動既讓我保持了健康的體魄,也培養了我永不放棄的精神信念。”到武大后,他還要去珞珈山走走看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