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翻建受阻的新生小學建設工地。
由于學校校舍翻建受阻,新學期開學后道里區新農鎮新生小學的300多名學生只能在鄰村的小學“寄居”上課。
危房校舍在原址翻建
在新農鎮政府所在地,看到計劃翻建后為三層的新生小學的教學樓只蓋到二層,現已停工。負責翻建工作的鎮中心校校長王發告訴,新生小學地處新農鎮政府所在地團結村,是我市合并教學網點保留學校。根據省規范化學校建設標準要求,原有教學樓面積不足。同時,由于年久失修,2009年原校舍被相關部門鑒定為C級危房。經鎮政府與教育部門研究,決定拆除原校舍,在原有土地上翻建一所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的新校舍。
2011年9月中旬,新生小學校翻建工程開工。為支持當地教育發展,區教育局為這一工程申請到500多萬元的市財政專項建設資金,今年工程改由區教育局承建。新校舍計劃于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前建成投用。
可校舍樓建到二層時,當地部分村民到工地阻止施工,翻建被迫停工。
部分村民認為翻建應事先告知
為什么部分村民會阻止小學翻建呢?對此,團結村村委會徐主任告訴,這是因為這些村民認為新生小學翻建不符合村集體資產使用的程序。這所學校的土地屬于該村村集體,當年建校時共投入110多萬元,其中村集體出資90多萬元。部分村民認為,如今要在村集體土地上翻建學校應該事先征得村民同意,同時翻建中拆除了原校舍,村集體資產發生了變化,但這些事兒教育部門事先沒有告訴村民,違反了集體土地使用的程序,對此應該有個“說法”,因此阻止學校建設。
加快協調讓學生們早日返校
對于村民的質疑,道里區教育局副局長湯永毅表示,這次新生小學是在原址翻建,使用集體土地的面積和用途都沒有改變,重建后的學校是為當地的村民子弟服務。原校舍雖然拆除了,但村集體在原校舍的資金投入也計入新校舍的資產,這部分資產還歸團結村所有,集體資產并沒有流失。
對于團結村部分村民的要求,教育局已同新農鎮政府和團結村進行了多次協商,但有的村民還是表示不理解,有人甚至提出應該把團結村以前蓋小學的投入返還給村里,目前各方未達成共識。
新農鎮黨委書記潘洪發對此表示,區教育局和鎮、村負責人應在一切為了孩子們能夠有一個良好教育環境的大前提下,彼此理解,互相協商。對于部分村民的訴求,合理的應該考慮,不合理的堅決不予支持。他們正協調各方解決關鍵癥結問題,力爭學校建設盡快復工,讓孩子們早日返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