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益陽的陳亮是湖南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的大一新生,父親早逝,母親以在早餐店打工維持生計。陳亮告訴記者,邁入大學的第一天他就跟自己做了一個不再花家里一分錢讀完大學的規劃——先拿到國家助學金,再靠成績拿到國家獎學金,再在平時勤工儉學,“管好自己肯定是沒問題”。這幾天,助學金開始申請了,陳亮卻發現了嚴峻的問題:“據說申請成功比例大概只有25%,但是沒想到我們班上來自農村的同學那么多,家庭貧困的同學那么多!”申還是不申,成了煎熬陳亮的一個難題。
記者在采訪中調查發現,生源多來自農村,貧困生多,幾乎是湖南高職院校的基本特點之一,部分高職農村學生生源基本占到七成以上。而高職院校的助學獎學金則除了國家發放的部分,能籌集到的途徑非常少,使得高職學子助學獎學金申請競爭顯得更為激烈,分到手里的相對來說,也更加微薄。
大多數高職70%生源是農村學生
目前湖南省高職院校共有70余所,分布遍及省內各地州市,有包括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的5所國家示范學校。
雖然不少高職的優勢專業錄取分數線超過三本,就業前景遠超一般本科,工薪收入遠非一般白領可比,“但是家里稍微有錢的孩子,基本都會選擇讀本科。”從事高職教育十余年的柳鐵成老師表示,雖然這幾年大家對高職的觀點有所改變,但是歧視性的傾向還是很明顯,“城市的教育觀念認為本科才是大學,寧愿讀學費更高的二級學院也不愿意讀高職院校,而農村學生更注重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對專業的選擇也傾向于技術類。”
記者從省內多所高職院校了解到,高職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剩余的30%城市生源也多來自于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這其中涉及到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教育成本、教育觀念問題。“很明顯的現象是,同樣是汽車系學生,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會選擇做相對輕松,工作環境好一點的汽車銷售,而農村貧困孩子會選擇做汽車維修,哪些專業就業能拿到高工資就最受農村貧困學子青睞,苦點累點沒關系。”柳鐵成老師舉例介紹說。
湖南本科和高職助獎學金差距大
地方高校國家獎學金由各省根據財政部、教育部確定的總人數,以及高校的數量、類別、辦學層次、辦學質量、在校生人數等因素確定。高校助獎學金,除了國家撥發的,更重要的途徑還有來自社會企業和校友的捐贈。在湖南的高校中,985高校、211高校和三本、高職院校的助獎學金數量跟他們進校的錄取分數線一樣,有著明顯的級差。
2013年新生入學,中南大學像往年一樣設立了綠色通道,中南大學學工部副部長唐海波表示,學校絕不會讓任何一個貧困生因為沒錢上不起學。這種承諾的底氣來自國家對985高校的扶持,也來自中南大學除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國家設立的獎學金制度外的種類繁多的專項助學獎學金項目。
相比這些本科高校的熱鬧,高職院校的助獎學金項目顯得很冷清。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湖南高職中學生待遇最優厚的院校之一,各類汽車機械等等企業設立的助獎學金項目也不少,不過顯然并不能覆蓋到更多人群。“我們發動教職員工捐款成立的‘元華愛心助學基金’,就是支助家庭經濟困難并迫切需要資助的全日制在籍學生,包括學費、生活費、重大疾病醫療費、家庭意外事件慰問費等,直至幫扶困難學生脫困或畢業。”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副部長陳維俊表示,該基金教職工黨員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承受能力確定適度交納的金額,非黨員師生捐款一律自愿,學校還通過各種途徑,動員社會力量,如聯合辦學企業,與學院基建、產業、后勤等有業務往來的單位及個人捐贈,“總而言之,一切為了貧困學子”。
支持經費少束縛學子實踐力
重點大學的專項科研經費也非常充足,學生在做科研時完全不用考慮經費問題——這一點也是高職學子最羨慕的。高職院校學子不乏好點子有創意有熱情的人,但是少的就是經費支持。
湖南環保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張理最頭疼的就是指導學生活動時缺少經費。“我們高職院校經費少,很多活動都搞不出,帶學生出去看一個展覽,門票費用都成問題。”經費問題,不只是環保學院碰到的問題,也是整個高職院校面臨的最大困難。本科學校,尤其是重點大學,科研經費都非常充足,而且社會企業和個人設立的基金無論是從數量還是獎勵力度都非常大。與本科學校相比,高職院校更偏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除了實訓和頂崗實習,學生的調研實踐都需要經費的支持,這一塊的專項基金在湖南高職院校顯然基本還是空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