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陳先波、楊遠容……”10月中旬的一天,朱達坤領著楚天金報記者走進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分享他的得意。時值深圳教師評優的豐收季,他指著學校櫥窗中的優秀名單,“光是從湖北來的就有一二十人呢!”他們其中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年度考核優秀、校優秀教師。
每年的這個時候,深圳的中小學里,湖北教師便成了關注的焦點: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少不了他們;在家長和學生的眼中,他們是教育的金字招牌。
2009年,朱達坤從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來到特區,一年后,他有了深圳公辦教師的身份,成為深圳市市民。調到深圳前,朱達坤是武漢市百佳人才,奧數金牌教練。2003年,他所帶的高考班考了6個北大清華,之后無人超越。
說起當時的“南飛”,朱達坤說:“得知福田區有‘綠色通道’招教師,我符合條件就來了。”朱達坤到深圳后,接手第一個高考班便帶出一名北大學子,讓人見識了湖北教師的“厲害”。在深圳,他連續三年帶高考班,他的感覺是:有了湖北教師這碗酒墊底,到哪帶高考班都會輕松些。
如今的鵬城,像朱達坤這樣的湖北優秀教師,散落在深圳市各所中小學中。據深圳市教育局有關人士透露,目前,該市各級類學校專職教師達8萬余人(包括2萬民辦教師),湖北籍教師約占到總人數的1/5強,人數僅次于廣東籍和湖南籍教師,而在深圳市“單干”的家庭教師,則遠遠不止這個數。
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范先佐,承接了教育部課題“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研究”。據其推算,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從湖北流向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上萬人,其中不下四千人流動到深圳,流動的教師中不乏優秀公辦教師,甚至骨干、特級教師。
據了解,湖北教師“東南飛”的高峰期是1995年—2005年,此時全國高中的規模普遍擴大。在這段時間里,包括湖北在內的中部地區,普遍出現教師由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現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