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期中考試,學生們驚訝地發現,數學、物理和化學的考題,居然全部是課本中的原題。盡管如此,成績卻不讓人滿意,基礎的薄弱暴露無遺。“這堅定了我們回歸課本、牢固基礎的教學方向。”邱保生說。
該校對近3年來的武漢市中考各科試卷進行了分析。其中2011、2012、2013年中考數學試題課本原題均占30分,依照課本原題改編的題目分別占56和61分,即課本題目總分分別達到了86分和91分;英語中考試題3年課本原題都占30分,依照課本原題改編的題目均占70-75分,課本題目總分為100-110分。此外,語文卷課本原題分值最高達89分,最低85分;化學卷最高達51分,最低47分。“這說明,只要我們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了,中考取得優異成績沒有一點問題。”邱保生說。
回歸課本后,老師和學生變得輕松了,家長也會輕松得多,他們只需每日檢查孩子課堂知識的落實情況,課堂筆記和作業是否認真完成了。做好這兩點,邱保生就能保證孩子的成績“非常優秀”。
不拔高、不超前,在外界看來,“566”有點冒險,畢竟這所初中每年的中考成績太過耀眼,只學基礎,中考成績還能好看嗎?
今年是邱保生在“566”工作的第25個年頭,對于教學改革他自信滿滿:“三年后的中考會非常完滿!只因教育回歸本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