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生活的杭州,發生了這樣兩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一則是:余杭區臨平有一位大媽,看兒子每天早上總為了找車位而發愁,心疼不已。于是,每天早上趕在兒子出門前,騎車到兒子上班處,頂著烈日,肩披濕毛巾替兒子找車位。據這位大媽說,為了幫兒子占車位,每天得提早1個小時出門。
另一則:某小區有個老太下午到菜市場買了一斤蝦,回家后沒多久,就回來找店主退貨,店主問為什么退,老太說少了一兩。店主覺得很冤枉,就打110找來民警評理。民警把這些蝦拿到其他店里稱重,全都顯示500克,一毫也不差。后來老太太給民警講了實話,今天女兒原本要回家吃飯的,所以特地買魚買蝦。可是剛才女兒突然來電話,說今天不來了……老人舍不得吃呀!
看了這兩則新聞,您心情如何?我是堵得慌。
更令我心情沉重的是自己隨后做的一個調查:逐個打電話詢問那些做了父母親的朋友們,“你會那樣做嗎?”
得到的回答竟如出一轍:會!而且,大多數人的口氣斬釘截鐵。
做父母的疼愛孩子,本無可厚非。可這么個疼法,合適嗎?孩子呱呱墜地,是一張白紙。怎樣去描繪這張“最新最美的圖畫”,父母應該是第一責任人。如果你給他(或她)灌輸的是艱苦奮斗,我想,孩子長大了一定吃苦耐勞。相反,如果你事事都替他做了,把他像溫室的花一樣供著,會怎么樣呢?“坑爹”現象層出不窮,應該說那些當父母的有一定的責任!
我的居室緊鄰著杭州的交通要道環城西路。夤夜,經常有“飆車族”呼嘯而過,排氣管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每每愣是把人從睡夢中揪起來。當我無奈地披衣坐在床頭時就納悶:做父母的給孩子買這種豪車,究竟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擾人不說,自己的孩子安全嗎?這種跑車,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憑這些半大孩子個人的經濟實力,顯然買不起。
前些日子風靡網絡的那封致女士的信寫道:“在我兒子未滿18歲前,我不會給他買車,不會讓他開車上路違章幾十次還找人幫他擺平,更會以身作則地告訴他不能酒后駕車。”是啊,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父母的除了給孩子足夠的愛之外,恐怕還得教他們一份起碼的社會責任。“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你想讓孩子成龍成鳳,不讓他經點風雨、受點磨礪成嗎?一味驕縱子女,結果培養出了個危害社會的孩子,這事往深里說,是你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身為人子,任由含辛茹苦的父母為我們這么做,應該感到羞愧。如果安之若素,那就更是可恥了!人的意志品質,也是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不是有這么一句歌詞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年輕人想有所作為,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吃苦耐勞品質,自覺地樹立起家國意識。
據報道:今年畢業生近700萬,許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足30%。我從西部來,深切感受到這樣一個現實:一方面是東部大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西部卻人才匱乏。新疆一位領導曾無比惆悵地告訴我:“西部大開發以來,要政策國家給政策,要資金國家給資金,可許多事情仍干不起來——因為咱們缺乏人才啊!”
確實,這些年,東西部差距在拉大,西部人才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年輕人,與其放棄專業而“漂”在東部城市“啃老”,何如到西部去建功立業?在“暖風”中熏久了,在蜜糖中泡久了,你會周身綿軟。而一旦走出溺愛漩渦投身廣袤的原野,你就會發現: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