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基礎教育如何均衡發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解決邊遠山區兒童上學遠的問題?如何讓農村的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湖北省地方教育部門作出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近期,記者帶著相關問題深入基層,對教學點的恢復和建設、幼兒園的建設、危房改造等情況進行了探訪。
讓孩子走十幾里山路集中上學,還是在村里就近上課?不少村民選擇了后者。今年秋季開學,湖北省部分撤并的農村小學教學點,又開始招收附近適齡兒童。連日來記者走訪襄陽、十堰等地恢復建設的教學點,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就近入學為家長們解決了很多煩惱。
農民工送女兒回老家讀書
9月4日,襄陽老河口市薛集鎮徐營村村民徐國正帶著8歲的小女兒徐慧怡,從廣州趕回老家,順利到村里的教學點報名入學。“以前在廣州上學,一學年的費用就要5000元,是現在的十倍。”徐國正笑著說,孩子聽不懂當地語言,父母也沒時間接送,很煩惱。
今年37歲的村民徐國正和妻子在廣州打工有十多年,大女兒讀初一,因為老家沒法就近入學,一直被寄養在河南的妹妹家。“小女兒今年讀二年級,碰上村里的教學點今年招生,我就第一時間為她報了名。”徐國正說,教學點就在家門口,老人也方便照顧小孩。
徐營村教學點負責人張合林介紹,該教學點目前招收了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113個學生。“2006年左右,當地很多家長打工時帶走了小孩,2007年這個教學點因為生源少被撤銷,周邊7個村的孩子只能到附近的秦集小學入學。”張合林介紹,隨著近幾年鄉村教育受到關注,城市入學成本增大,一些家長開始把小孩送回老家,恢復村教學點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今秋恢復招生。
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升級
在山區恢復和重建教學點,薛集鎮徐營村的做法并非個案。記者從湖北省教育廳獲悉,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暫停撤銷合并鄉鎮地區中小學和教學點的相關政策后,湖北省陸續有400多個鄉鎮村小學和教學點得到恢復和重建。
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長李勇介紹,在當地221個行政村,目前已經恢復了兩個教學點,除薛集鎮徐營村教學點外,還有孟樓鎮曹坡村教學點,根據規劃在最近幾年共計劃恢復2所小學和9個教學點。其中小學為一至六年級,教學點主要是一到三年級學生。“我們首先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同時也理性客觀地扶持教學點建設,在增設教學點時要符合城鄉規劃,包括具有一定的硬件條件,如現有的校舍等。”李勇表示,為確保教學點的教學質量,教育局主持加大城鄉師資流動,為在鄉村教學點任教與教師評優、職稱評比等加分,每個老師每個月補助500元等。
湖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障農村教學點的基本辦學條件,湖北省還將優先推進教學點的遠程教育配套建設,安裝相應設備,優先安排年輕教師到教學點工作,在農村骨干教師評選、評優表彰中向教學點傾斜。
師資問題仍是當務之急
鄉村教學點招生后,能否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和知識教育,對此教育專家也提出建議,如個別教學點教師“一肩挑”把所有課程都負責起來,或者課程開設不完整等,相關問題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范先佐教授認為,目前部分地區用恢復教學點的方式解決邊遠山區兒童就近入學,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但是不要一哄而上,應根據當地人口情況來決策。“普九”之后,一些小學撤銷合并具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今恢復和重建教學點,是應對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的正確舉措。
對教學點而言,范先佐教授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問題。讓臨近的城鎮優秀教師到教學點“走動授課”,負責體育、美術等課程,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這需要當地教育部門進行協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