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處巫峽南岸的巴東野三關一片熱鬧景象,三峽大學和巴東縣聯合成立的“巴東野三關·中國土家族文化傳承院”正式揭牌。這是三峽大學實施高校與地方政府協同創新的又一舉措。
近年來,三峽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加大學科之間的交叉與集成力度,緊密圍繞行業、企業需求,不斷深化校政、校企、校校合作,積極探索“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加強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廣度,在協同創新的道路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
三峽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給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三峽大學充分發揮學科特色,組織學校專業教師參加地方地質災害的研究與治理,在應用衛星及雷達遙感數據預報流域性暴雨洪水、地質災害的治理和滑坡預報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與特色,為三峽地區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提供了決策依據和智力支持。
2012年年底,“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協同創新中心”在三峽大學掛牌成立,該校現場與湖北清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協作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學校與武漢大學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共同建設地質災害減災防災、生態環境和水工程安全三個協同創新平臺,著力解決三峽地區地質災害治理難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近年來,三峽大學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構建技術研發產業鏈,與地方企業共建研究中心等科技服務平臺10余個,推廣科技成果3300多項,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08項,合同金額達4億多元。
“十一五”期間,為促進科技發展與地方經濟建設的良好互動,三峽大學在與大型企事業單位合作的基礎上,又與宜昌市、神農架林區、秭歸縣、當陽市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三峽大學是進行基礎研究和培養地方創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伴隨著協同創新的推進,校地的合作不僅提升了地方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且為學校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拓展了空間。
作為該校本科生教學實踐基地和研究生創優培養示范基地的湖北清江公司、三峽集團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每年都會接納三峽大學2300人次的生產實習和參觀實習,并配有專人輔導學生實習,較好地滿足了學校實踐教學、本科生、畢業實習教學和研究需要,為三峽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建了良好的平臺。
“多方向的開放式產學研平臺的建立,使高校可以聚集眾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從而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三峽大學校長何偉軍說。
除了學生的成才,通過協同創新的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年輕教師也在協同創新的實踐和探索中成長歷練。
在黃應平教授“陡坡消落帶生態屏障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研究課題組中,年輕教師始終保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他們長期深入秭歸縣歸州鎮萬古寺村香溪河邊進行科研試驗,不僅保證了研究隊伍的活力,也造就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后來者。在這支團隊中,教師之間的能力充分互補,有的是野外調研的“行家里手”,有的是室內實驗的“能工巧匠”,有的是植被繁育的“熟練工”,有的是環境保護學研究的“工程師”。
如今,由三峽大學各類協同創新產學研平臺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已經在各領域的技術推廣與科研服務隊伍、專家講師團、產品推廣和技術應用服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協同創新產學研平臺形成省內一流的技術研發和一流的專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平臺,為創新型社會做出貢獻。
推薦閱讀:
清華招辦主任于涵:自主招生無法替代高考
梁挺福: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解讀
肖兵:開放異地高考會導致更多教育不公
阿慶:反對北京開放異地高考
北京晨霧:異地高考爭論應更理性
輔導名師林健談2013考研英語
王曉東:2013考研復試關鍵點解析
破解美國高考 二流成績也能上美國一流名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