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5日召開的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獲悉,2010年湖南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超過31萬,創歷史新高,湖南省就業壓力嚴峻。
春寒料峭的4月,霏霏細雨的高校校園,更多了一份傷感。感傷的不僅是友情的分離,也有著對前途、工作未譜的擔憂。27歲的夏甜是長沙河西某高校一名新聞專業的研究生,眼下畢業論文已經答辯完畢,等待的就是離校。
因為工作沒有著落,出生農村的夏甜現在的心情很低落,每每的同學聚餐也是強裝笑顏,“三年前,因為工作不好找,我選擇了繼續深造,寒窗苦讀之后,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還是那么難。”夏甜說。
和夏甜有著相同境遇的學子大有人在,很多還是夏甜的師兄師姐。長沙市月度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專科和本科學歷的畢業生中畢業后沒找到工作的比重為25.6%。上年的未“消化”,新一批的畢業生又即將出爐。幾屆畢業生一起找工作的窘境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不僅如此,2010年湖南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多了一層來自農民工的壓力。據調查,2010年湖南轉移就業的農民工中,赴省外轉移就業的減少,在省內轉移就業的增多,達28.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個百分點,加大了省內就業的壓力。
如此多的畢業生就不了業,是勞動力過于剩余嗎?很多企業的負責人給與了否定的回答。2010年3月,長沙某大型汽車制造企業開出上千崗位赴長沙幾大高校攬才,幾天的招聘后被錄用者寥寥無幾,因為大部分的應聘者不符合企業的用工要求。一邊是上千的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一邊是上萬的求職者爭搶招聘會,冷熱兩頭令人擔憂。
“并不是企業不需要人,是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企業當下所需的人才不相符,簡單地說,就是高校培養的人才企業用不了,企業需要的人才高校沒有。”事后該企業負責人如是表示。
也許,校企聯合辦學、高校根據企業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這些都應該成為常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