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兒能考上理想高中,青山區的馮女士在教育培訓機構一擲2.86萬元,但孩子學完210個學時的課程后,成績依然平平,馮女士很迷惘。
馮女士介紹,女兒小靜是青山某中學初二學生,成績在班里中等偏上,馮女士希望孩子以后能考入重點高中,但以目前成績來看,并不樂觀。去年10月,馮女士接到某教育培訓機構的宣傳單,于是來該機構紅鋼城校區咨詢,其工作人員稱:“孩子在這里上課,每門功課的成績能提高30—50分。”馮女士欣喜地與該機構簽訂了個性化課外輔導委托協議。
記者看到,該協議注明,“教育咨詢費28350元、服務費300元。”馮女士購買了課時長為60分鐘的210個課時量,每課時單價原為160元,打折后單價135元。
每周末,小靜都會來到該機構接受2小時的英語課程及2小時的數學課程培訓,均為一對一授課模式。培訓教師評價小靜說,“認真,上進。”馮女士更是滿懷希望。可是,近1年過去,小靜的成績并未提高,馮女士很失望。她認為,該機構收費過高,產品質量無法保障,還耽誤了孩子的寶貴時間。
昨日,記者陪同馮女士來到該校區,其負責人王先生解釋,成績提高速度因人而異,培優無法保證孩子成績能“突飛猛進”。雙方協商后,王先生表示將向小靜贈送8個學時的課程。如馮女士仍堅持退費,他將向公司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對此,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葉顯發認為,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培優風盛行,目前并無部門能對培優機構進行有效監管;在教育過程中,家長應擺正心態,不要抱著不理性的盲目跟風心理;家長應改善家庭教育環境,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的動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