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屆留學實驗班的學生,現在近半數拿到美國排名前100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了。”13日,華師一附中外事處主任江興隆介紹,該校留學實驗班至今已招生三屆,共計150余人。
在很多高三學生正在緊張備考的當下,一部分人卻已手握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他們大都來自幾大知名高中的“出國班”。
武漢有哪些學校有專門的“出國班”?招生收費情況如何?繞過高考“獨木橋”,學生的學習生活輕松嗎?
出國班每年學費3-5萬
據記者了解,在武漢,包括華師一附中在內,武漢外國語學校、武昌實驗中學的“出國班”均初具規模。這些“出國班”收費不菲,每年學費少則3.6萬元、多則5萬元。而在外地,收費有的高達10萬元以上。
進“出國班”的高一學生,都必須放棄國內高考,三年后出國留學。武漢外國語學校的“中澳班”為武漢最早的“出國班”,2012年是第五屆畢業班。前幾屆“中澳班”的升學率都是100%。
與留學中介不同,這些名高中辦的“出國班”,招生門檻不低。武昌實驗中學外事部主任李珩說,該校“出國班”第一年招生時,報名學生80多人,但最后只錄取了14人,“英語不能太差。”
華師一附中、武漢外國語學校的招生條件也都是要求能考取本校(或國際部)的學生。江興隆說,留學實驗班每年招生人數遞增,由一個班擴到兩個班,但仍滿足不了需求。
課上課下不“放羊”
9日上午10點,武昌實驗中學高一“出國班”,外教正在講物理課,全英文教學。學生們時而插話、時而討論,氣氛活躍。
李珩介紹,該校的“出國班”主要有Alevel國際課程、雅思和托福,學生注冊的是英國學籍,“Alevel是學幾個單元考一次,成績為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認可,學生可憑借成績申請這些國家的高校。”學校還特別開設了舞蹈、藝術欣賞、社會實踐等課程。
華師一附中留學實驗班特別開設了英美文學等美國大學預科課程,可憑此申請美國大學。武漢外校“中澳班”則主要針對澳洲高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國高中課程相對輕松,有種“放羊”的味道。然而,武漢的“出國班”并非如此。武昌實驗中學“出國班”學生周佳銳告訴記者,該班在管理上與學校其他班一樣,“我每天6點多起床來學校,上完晚自習再回去。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雖然不多,但很多教材上的專業詞匯需要查字典,需要背誦記憶,一般都在晚上11點后睡覺。”
武漢外校校辦主任吳小平說,這些班級的學生出國目標多是外國名校,自然也需要努力備戰,并沒有因為要“留學”而“省力”。
學生以高校職工子弟居多
“現在到國外上大學的高中生越來越多,學校就為他們提供不同的發展渠道。”談起辦留學實驗班的初衷,華師一附中校長張真說。
華師一附中學生毛越告訴記者,他放棄國內高考,一是逃避國內高考“獨木橋”競爭壓力,同時也有到國外就讀的愿望。武昌實驗中學余家琦認為,國外名校文憑含金量高,找個好工作更容易。
選擇出國班的學生還有一個共同點:家境殷實。武昌實驗中學外事部主任李珩介紹,“出國班”學生不乏外界猜測的“富二代”,但以高校教職工子弟最多,其次是公務員、經商者子女。
觀察
“出國班”:另一種應試?
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我國赴英、美、加、澳讀本科的學生數量持續增長。
名校爭辦“出國班”,引發社會對“擠占公辦教育資源”的擔憂。武漢市教育局相關人士認為,作為非義務教育的“出國班”,受教育者有需求,學校提供這類教育服務無可厚非。主管部門支持高中與國外知名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辦學,探索合作辦學新機制和新模式。
還有高中老師指出,出國班以備戰“外國高考”為目的,這是否是將一種應試教育轉向另一種應試教育?李珩認為,出國班更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評價方式上也更加多元,學生的壓力不是來自于考試,而是自身對出色的要求,這與應試教育的特點不太一樣。
有關專家還指出,中學爭辦“出國班”,也從一個側面凸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扭轉中學應試教育局面,提高大學辦學質量,已成當務之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