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黑板上修車、教室里耕田”,怎樣解決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
職業教育體系阻斷了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通道,怎樣建設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我省是人口大省,怎樣才能變成人力資源大省,全面釋放人口紅利?
早在2008年,我省就開始布局改革職業教育,但為何至今沒有一個像“藍翔技校”那樣叫得上名堂的職教學校?職教發展的瓶頸在哪里?
昨日,省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舉行我省職業教育專題詢問會,一個個問題切得準,問得實。被詢問的省政府有關負責人和省政府有關部門,分析現狀,拿出對策,給出發展的規劃。
現場九委員十問“職業教育”
“請問徐濟超副省長,我省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有什么具體規劃?”
昨日下午3時10分,省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專題詢問會正式開始,主持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篤運“誰來提問”的話音未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建偉就舉手搶問。
副省長徐濟超剛剛答完,董廣安委員又舉手搶問。
“‘黑板上修車、教室里耕田’,這是目前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與實際脫節的問題,請問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怎樣解決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
朱清孟回答完這個問題不久,楊汝北委員就再次向他發問:“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阻斷了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通道,職業院校畢業生、技工院校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不暢,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什么時候能建好?”
密集的提問讓人沒有喘息的時間。副省長徐濟超、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省財政廳廳長朱煥然、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廳長楊盛道、省編辦主任馬新華、省農業廳副廳長薛豫宛組成“答題團”,提問的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選住”誰,誰就得回答。
不僅有兩次被提問的,還有的被追問。
戚建莊委員第一次發問省人社廳廳長楊盛道“怎樣能變成人力資源大省,全面釋放人口紅利”后,接著追問:“我省全民技能真行工程推進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
“在緊鑼密鼓的問題面前,答題者都拿出自己最坦誠的態度。”列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中國銀行開封分行尉氏支行行長鄭春燕和淮陽縣四通鎮時莊村黨支部書記時興榮說。
記者統計,共有9名常委會組成人員從不同的角度對職業教育工作提出了10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詢問。而且,網友的問題也首次“登陸”會議,與廳局“掌門人”隔空對話。
宣布明年秋季,全日制中職正式生全部免學費
現狀:我省平均每年增加4所半職教學校聲音:從2015年秋季學期起,全省中職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免費上學
一家網站的調查顯示,在我省初中、高中畢業生中,“愿意接受職業教育、成為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已達57.5%。
在昨日的問詢會上,副省長徐濟超表示,截至2013年底,我省共有職業院校976所,其中高職由2007年的51所增加至77所,中職經過布局調整由1163所調減至800余所。職業院校在校生與2007年相比,總量增長了20.6%,達到236.5萬人,其中高職89.3萬人、中職147.2萬人。
“職業教育工作總體上成就比較明顯。尤其是2008年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省部共建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以來,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職業教育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實現了預期目標。”徐濟超認為。
他在會上表示,從明年起,我省將實行中職學生免學費制度。將中職學歷教育納入公共財政服務范圍,從2015年秋季學期起,對中職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學生全部免除學費。熱點問答
1.社會上啥熱門職教就要教啥
問題:“黑板上修車、教室里耕田”,職校學生咋樣才能“接地氣”?措施:學校專業隨產業結構調整及時變化
在德國,一個出色的職教畢業生,可以拿到相當于大學教授的工資。而在中國,職業教育推廣和認可度似乎仍然任重道遠。
省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專題調研組作出的《關于我省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中,明確指出我省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偏低。網站調查也顯示,有五分之一的畢業生寧愿選擇復讀,也要考上理想的高中或大學。
究其原因,“一是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不高,二是職教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脫節。”董廣安委員經過調研分析,在昨日的問詢會上,她將這兩大難題拋給了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
朱清孟認為,脫節問題主要表現在專業設置與我省產業結構對人才需求結合不夠,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夠,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與走向社會后實際工作中的需求結合不夠等。“這些也正是我們省從今年開始實施的職教攻堅二期工程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動態的,所以學校的專業設置也應該是動態的,不能一成不變,更不能有什么條件就辦什么專業、什么專業成本低就辦什么專業。”朱清孟說,省教育廳將邀請行業、企業和專家共同對學校的專業設置給予客觀指導,引導學校及時、準確地調整專業設置。
職業教育不能在“黑板上修車、教室里耕田”,朱清孟說,不僅學生要加強實踐能力,老師也得能動手。下一步,我省將把現有的職業學校教師送到企業進行實踐培訓,同時,職業院校可以拿出編制總數的30%引進、聘請社會、企業的高技能人才來職業學校任教。
2.教育經費的30%要用于職業教育
問題:怎樣保障職教經費現象:我省職教經費投入正數第四,但一平均就成了倒數辦法:哪個學校的畢業生受歡迎,錢就投給誰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職業教育“一法一辦法”對各級政府資金投入都做了明確規定,但在調研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王云龍發現,職業教育的投入與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甚至在我省個別市、縣(區),教育費附加的30%用于職業教育的政策也落實不好,沒有做到依法依規安排職教經費。
“如何改變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現象?怎樣保障職教經費?”王云龍將問題拋給了省財政廳廳長朱煥然。
朱煥然說,其實,從2008年到2013年,短短5年,全省職教經費已由37.5億元迅速增加到91.5億元,累計投入達到395.5億元,總規模排在廣東、江蘇、山東之后,居全國第四位。但由于我省人口多、職業教育學生多,平均下來就成了倒數。而且,我省職業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這種財政資金有限的無奈背景下,省財政盡量使“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從2011年起在全國率先推行職業教育生均財政撥款預算制度改革,將過去按教師編制安排績效工資和公用經費,改革為按學生人數、專業類別和就業率安排。這一做法,得到財政部、教育部充分肯定。
“這種撥款方式,讓專業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畢業生受社會歡迎、就業質量好、在校生規模大的學校,得到更多的財政經費支持;反之,減少財政撥款。”朱清孟表示。
朱煥然在會上還透露,為杜絕王云龍委員所說的現象,從明年起,將各級政府財政落實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30%以上用于職業教育政策情況,納入財政預決算公開范圍,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
3.捅破“天花板”,職教生可讀研
問題:本科生畢業可以讀研,職教學生咋深造?新政:我省未來將推廣針對職教學生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本科生,畢業之后,除了就業,還可以選擇讀研,如果是專科生,還能升本,但對一些高職、中職學生來說,想找到一條能在技術技能上繼續進修的道路,可能是個難題。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汝北問出了職教學生心中的困惑:“我想成長為一名技術技能型人才,到哪能找到‘立交橋’?”
目前職業教育的“天花板”過低,只有中等和專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還不暢通,對此,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沒有回避。
那么,首先,職業教育內部要“縱向貫通”,核心就是打開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朱清孟表示,不僅要打通中職到高職的通道,還要探索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而且還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拉長職業教育的鏈條。
其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朱清孟舉例,比如,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之間,可以開展課程和學分互認;學習者也可以通過考試,在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之間轉學、升學;普通高校可以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也可以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