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為全國人口大省,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性人才緊缺已經成為制約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
大發展職業教育,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2008年,河南正式打響了為期5年的職業教育攻堅戰。
轉眼已到“職教攻堅”的收官之年,河南省中職學校在校生從2007年的156.34萬人增長到2011年的184.72萬人,高職高專在校生從44.73萬人增長到74.13萬人,累計向社會輸送技能型、高技能型應用人才320多萬人。通過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城鄉新增就業45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55萬人。
為全面反映職業教育發生的巨大變化,近日,本報記者深入信陽、許昌、鶴壁、鄭州等地采訪,與相關方面人士共同探討各地職教機制體制創新,共同感受職教事業發展的可喜成就。自4日起陸續刊發報道,以饗讀者。
憑一張職業技能培訓券,信陽市平橋區群眾就能免費接受技能培訓;借助“萬名農民讀中職學技術”工程,長葛農民就能不離鄉土來致富……
從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職業教育五年攻堅計劃的重大決策,河南職教工作便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截至2011年,河南省“職教強縣”達71個,實施職教基礎能力建設項目400多個,投入資金近200億元;年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從23.5萬人增長到53.34萬人。
解決一億人口的就業壓力根本出路在教育
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長期面臨著“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糧食怎么保,民生怎么辦”的四道難題。
求解“人往哪里去”,河南省正把提升勞動者技能作為一項戰略性工作全力實施。據統計,目前河南省技術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每年城鎮需就業、再就業人員在200萬以上,農村還有近千萬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2011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有660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8195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4%和16.6%。
如何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已經成為河南在加快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河南省長郭庚茂認為,要解決河南一億人口的就業壓力問題,根本的出路在于教育,這當中,最突出的任務是職業教育。
狠抓落實 黨委政府重視是關鍵
職教攻堅計劃實施以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河南省職教工作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推動力:
2008年,“職教攻堅計劃”啟動,計劃到2012年,河南省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262萬人;
2009年,河南省政府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簽署《共同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備忘錄》;
2010年,河南省政府以“一號文件”形式,將職教攻堅各項任務一一細化;
2011年,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職教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方向明晰了,如何將政策措施化為現實,成為交給各級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各顯神通”的命題作文。
在信陽,2009年至2011年,職教攻堅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提前超額完成總投入5個億的既定目標;
在鶴壁,為解決職教院校小而散的局面,整合職教資源,在新區規劃6885畝土地,用于職教園區建設;
在許昌,許昌工商管理學校新校區建設、許昌衛校擴建等被列入市政府重點工程;
在鄭州,中職教育免費自2010年便被列入為民辦理的“十大實事”之中……
一策見多效學生企業政府多方共贏
隨著職教工作的發展,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也在慢慢變化。
“本來可以上一所更好的學校,不過從入學第一天就簽訂就業協議,不用擔心找工作,還能掌握一門技能,何樂而不為?”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學生時滿滿很滿意自己的選擇。
據統計,2011年與2007年相比,河南省職業院校在校生從201萬人增長到259萬人,增長了 29%。
企業對職業教育也越來越認可了。工廠還沒建成,政府已為企業“量身”招聘一批工人在職教基地培訓的事已經不稀奇了。
正在信陽市平橋區修建廠房的超越服飾集團就是“前校后廠”模式的受益者。自去年2月,超越服飾首批招聘的680名工人已經在平橋實訓基地開始進行培訓了。工廠一建成,工人就能進廠生產。
“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造就的大批熟練技術工人已經成為吸引企業投資、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因素。”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說。
據統計,目前已有包括富士康在內的6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投資,越來越多的東部沿海地區企業也將河南作為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這與河南職教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遞增效應不無關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