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人文科學學者李漢秋來到安徽大學,給學子們開了一堂《中華倫理道德與節慶》精彩講座。他說,“孔誕為教師節”或將指日可待。
2003年,李漢秋曾經向中央領導面陳要重視傳統節日的問題。經國務院批準,包括七夕在內的7大傳統節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能小看中國人‘過節’,其背后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播。”李漢秋說,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是民族情感的黏合劑。
李漢秋希望將“孔子誕辰”定為中國的教師節。據《清史稿》記載,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師誕辰,官民軍士,致齋一日,以為常。這表明,那時曾將孔誕定為全民性的節日。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相當于陽歷的9月28日,“這個日子挺合適,新學年不久,繁忙已經過去,有時間籌辦教師節。”
目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擬規定每年9月28日為教師節。“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估計時間不會太長!”李漢秋笑道。
今年是施行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第一年。為促進其施行,李漢秋還倡議,以九九重陽節兼為中華父親節,繼承和弘揚中華慈孝文化,實現“父教子孝,人倫和諧”。此外,他還提倡,我們應該有中華民族自己的母親節。“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美國的母親節,我們通常都是按照他們的時間過。”李漢秋認為,中華母親節形象代表就是孟母,建議將中華母親節疊加七夕節的中華情侶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