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正式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全區42所公辦中小學及幼兒園校長集體脫“官帽”,取消行政級別。與之相對應,博望區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評聘,共分5個級別、10個等次的職級,最高職級為特級校長,每月可享受職級津貼1000元。
自上海1993年率先提出校長職級制改革設想以來,山東濰坊、廣東中山、吉林松原、陜西寶雞等地也紛紛加入了試點行列。讓校長脫“官帽”難度有多大?脫掉“官帽”的校長又該怎么當?
——編者
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以綜合能力定校長的等級
8月12日,博望區第一批校長職級評審結果公布,19名符合任職條件的校長中,共有16位校長獲得了從三級到高級的資格認定,特級空缺。其中,5名副校長得到了提升,2位校長落選未獲級別。
“職級制改革就是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校長不再以學校的行政級別來定等級,而是以個人的綜合能力來定等級。”馬鞍山市教育局局長王炳祥說。
據了解,此次校長職級制改革博望區將全區中小學校長職級分為5個級別和10個等次——特級、高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各級再分兩等。作為一項職務標志,它也是校長學識、資歷、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業績的綜合體現,并為今后校長的任用、考核、獎懲、晉升、工資待遇等提供參考依據和管理標準。
同時,實行校長職級制后,校長的收入將由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和級等津貼三部分構成。“基礎工資即國撥工資,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實行,并根據國家和本市的規定自然調整;績效工資即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工資,70%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月發放,30%獎勵性績效工資按照年度考核結果發放;級等津貼從最低的三級二等校長的100元到最高的特級一等校長的1000元不等,每提高一個等次增加100元。”博望區教育局局長金先紅說。
根據《博望區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實施方案》,中小學校長職級的級等將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每兩年考核評聘一次,如有特殊的工作需要也可適時評定。教育局將從近兩年來的基本工作情況、個人業績、辦學成效、綜合測評4個方面對符合條件的申報人進行打分,評定出的各職級等次校長具體工作崗位由區教育局按有關規定,根據工作需要統籌安排。金先紅表示,“和其他試點城市不同,博望區將資質評測置于校長上崗之前,這樣有利于為校長更科學地安排崗位。”
金先紅介紹,之所以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校長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人物,如何調動校長的積極性,讓其更專心地去做事是改革的關鍵。“校長職級制為校長向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校長必須要有競爭意識,更多地考慮學校的管理、教學特色等。這種制度將實現校長人選的擇優選拔和各學校人才資源的流動。”
能上能下的職級制,讓校長有了危機感和競爭意識
博望區的試點實踐,設立了校長職務等級序列,取消了42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校長的行政級別,校長不再具備包括處級或科級等行政級別,實現了由“職務”向“職業”的轉變。
目前,全國大部分的中小學校長都保留行政級別,根據規定,市重點中學、區縣重點中學、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完小)的校長分別掛靠正處級、副處級、科級和副科級,享受相應級別的干部待遇,中小學校長隊伍中,很多校長的級別甚至比教育局官員還高。
在本次校長職級制評審過程中,博望中心學校校長、支部書記張金云獲得了高級校長資質。談及校長職級制帶來的變化,他認為這是好事,不僅淡化了校長的“官本位”意識,也促進了校長作為教育人的專業發展,“拿掉級別讓校長能夠徹底靜下心來辦學,能上能下的職級制也讓校長有了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以前作為‘特殊的老師’,拿到的就是普通老師的工資,這次改革中有一定的補助,在調動積極性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金先紅表示,馬鞍山市在改革之前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和準備,率先選擇在博望區進行試點,是因為博望區是2012年9月份剛剛成立,區里的學校門類齊全,規模不大,原來屬于鄉鎮學校的很多校長都沒有行政級別,也沒有清楚的行政級別概念。“全區46位校長中只有1位具備副科級行政級別,在取消校長行政級別的問題上,面對的壓力相對較小。”
“相比較博望區,很多試點城市有級別的校長人數多很多,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丹陽中學副校長司賢斌說,“以前沒有職級制的督促,校長工作干得好不好并無太大區別,對個人也沒有太大影響,自身要求不嚴的人也就馬馬虎虎應付著干。”
合肥市一名中學校長透露,“如今社會上‘官本位’意識會讓很多人在意級別一事,校長位置上的紅利并非一個月千把塊錢就能予以補償。很多校長都是靠幾十年的努力才坐到正處副處的位置,若一朝改革把就他們的‘官帽’拿走,其中的難度和落差感可想而知。”
“包括廣東中山在內的很多地方,校長職級制改革起步很早,期間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未能全面實行。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盤子’太大,涉及人數和利益太多,若一下拿掉所有校長的行政級別將會在外部對接上產生很大的問題,所以很多地方仍在進行是否保留行政級別的討論。”金先紅說。
如何與現行體制對接、是否能提高辦學水平,改革仍在探索中
8月12日博望區校長級別評定的公示名單中,兩名校長因資質不夠而落選,博望區教育局在評級后的退出機制上作為嘗試,打算將這兩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校長聘為學區“督學”。
校長職級制在博望區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的反響和正面的回應,“校長職級制的實施使教育干部的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涉及到組織人事、收入分配等諸多方面調整,也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如校長流動體制對接,職級是否能進入人事管理體制、校長津貼是否能納入工資體系,區域改革如何融入更廣闊的改革背景中。”金先紅說,“校長職級制的改革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如今區域內改革相對順利,但怎么和現行的教育體制進行對接,校長如何與其他未改革的區域進行交流,很多具體問題需要在實踐應對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完善。”
司賢斌認為,校長歸根結底應該是一個教育人,每個學校都需要一個有業務素養和管理能力的好校長。促進校長專業化、職業化是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如何結合實際讓評價標準更具可操作性,并使之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激發校長的主動性、創造性,使效果體現在提升辦學水平上,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