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朱清時在濱湖新區合肥一中進行招生宣講,吸引眾多聽眾。
他是中科院院士,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動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擔任過10年的中科大校長,任內不搞大興土木,使中科大成為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們眼中的“最牛大學校長”。
他是朱清時,今年67歲,中國高校教育界的“明星”。
2009年,已經退休的他再度出山,是中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他治下的南方科技大學被人們看作中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和希望。
他的夢想是辦一所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學,渴望能破解“錢學森之問”,證明中國高校也可以培養出杰出人才。
他說,我不另類,只想讓大學回歸本來面目。
8月11日,深圳正值酷暑,67歲的朱清時坐在南方科技大學的新校區辦公室中,望著窗外新校區的操場,因為暑假,學校的200多個學生大多都回家了,操場上空無一人。這一天,距離他接過南科大校長聘書已過去了將近4年。
已經雙鬢花白的他說,人們都說我是“另類校長”,其實我不是,我只想讓大學回歸其本來的面目。
夢想
辦世界一流大學
朱清時的退休生活原本不是這樣規劃的。2008年,他從擔任了10年的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位子上退下來,“本來想好好地享受晚年”。但一所全新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的校長人選,卻悄悄鎖定了這位中科院院士、國際知名化學家。
全球遴選歷時一年,朱清時從2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得遴選委員會全票通過,成為我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在和家人商量后,朱清時最終決定接受這個職位,“當我了解到深圳市要把南科大建設成中國高校改革的實驗校時,我年輕時做事的激情又重新點燃了。對我來說,這是我內心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有厚重的使命感。”
2009年的教師節那天,他從時任深圳代市長王榮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
朱清時這樣描述自己的夢想,“把南科大辦成一所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學,這是我的夢想。”而達成這個目標的制度保障則是“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學術優先”。
他接受采訪時說,“南科大不會設任何行政級別,我們在章程中將寫上,我們的理念是一個學校,學校里的每一個教授,他受到社會尊重,要靠在科研教學工作中的水平來得到。這其實是回到大學的本來面目。”
香港科技大學原校長吳家瑋接受采訪時曾講到,想在內地辦一所突破現行高校慣性的大學,必須找朱清時。
這個評價或許跟他10年的中科大校長生涯密不可分。任中科大校長期間,朱清時直陳現行大學教育弊端——“大學像官場”,“應試教育阻礙創新人才培養”;當許多大學不惜舉債大興土木之時,中科大頂住壓力不建新園區,是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他還多次呼吁終止行政主導的高校教學評估。
阻力
缺錢缺人缺“身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網絡流行語用在朱清時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他的高校改革夢想讓關心高等教育的人為之一振,而一旦行動,則阻力重重。
首先面臨的困難是缺人。一所大學的正常高效運轉離不開優秀行政管理人才,但擺在朱清時面前的是,“我們制度設計上,行政管理人員沒有行政級別,但中國最有行政管理經驗的人都在公務員隊伍里,沒有行政級別,他們都不愿意到南科大來。”
此外,怎樣吸引學術水平高的學術人才前來任教也是個棘手的問題。甚至2011年,已經接納首批教改實驗班的45名學生后,作為關鍵的“磚頭”的教師團隊,卻仍在招募。僅有兩人為全職聘任,其余皆為兼職。
錢也是個大問題。籌建學校初期,由于南科大沒有財權,朱清時上任第一天想要買臺計算機,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向政府報計劃,加上審批、招標、批量購買、分配等環節,最快也要兩個月。這讓這位曾經賬上有著幾億機動經費可供支配的前中科大校長嚇了一跳。最終,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溝通后,南科大才有了財務自主權。
除去硬件,被視為朱清時辦學基本理念的“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也遭遇挑戰。2011年5月,深圳市委組織部面向國內公開推薦選拔2名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級別為正局級。此舉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與之前宣稱的“去行政化”背道而馳。
更大的問題是,雖然南科大自籌建開始就受到輿論的高度關注,但一直沒有拿到“身份”。朱清時說,最糾結的時間段是2010年下半年。到2010年6月,南科大的籌建已經有3年的時間,但招生許可證仍然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復。半年中,他四處奔走,并通過媒體呼吁,希望教育部給南科大一個正式的“身份”,但是并沒有得到明確的回復。
突破
自主招生“謀生路”
改革的道路向來都不平坦,雖然問題重重,但在朱清時治下的南科大還是度過了初創期的“無序”和“紛亂”。
在管理團隊方面,朱清時的彌補方式是:選用老部下——中國科技大學的人員擔任學校中層領導。南科大后勤、財務、學生工作部負責人,以及教學工作部前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兼職負責人均來自中科大。
朱清時領導下的南科大在短時間內準備了大量有關學科設置和師資引進的規劃,目前南科大已初具規模,擁有兩屆共兩百多名學生、百余名師資、5個系6個專業。
而在關鍵的“身份”問題上,2010年12月,朱清時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盡管南科大還沒有獲得招生許可證,但是朱清時決定不等了,南科大進行自主招生,考試內容由南科大自己出題,自授文憑,“自謀生路”。
12月18日,在南科大舉辦的自主招生咨詢會,數百位學生家長從全國各地趕來,對這所尚沒有拿到教育部招生批文,準備由學校自己給學生頒發文憑的“異類”高校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這個場面讓朱清時很感動,當晚,這位老人終于不用吃他的混合安眠藥入睡了。
2012年4月,教育部發出“準生證”,令南科大一直尷尬的身份問題得到解決。之后南科大公布第二屆學生招考方案引起外界極大關注。在新的招生方案中,南科大招生按照“6+3+1”方案,即高考成績占60%,自主招生占30%,平時成績占10%。這意味著南科大“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的核心發生改變。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朱清時的妥協。
朱清時坦陳,“這并不意味著南科大妥協了,在我們的評價體系中,高考只占一部分,我們自主招生考試的分值更為重要。南科大和高考不是對立的。”
如今,經過了大小風波的南科大已步入正軌,第三屆新生即將入學。暑假過后,位于深圳的南科大將告別“迷你型”啟動校區,搬入占地面積194萬平方米的新校區。
“我現在最大的弱點是年齡太大,精力不行,我的身體現在已經透支很多了。”朱清時說,他這屆的任期到2014年,他希望有一個年富力強的接班人能夠出現,那時他可以非常高興地去享受晚年生活。“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出現,我會堅持,因為南科大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 同題問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時候你的夢想是什么?
在英國劍橋訪問,做科研工作,發現了“分子局域模振動”。想做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2、作為一個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么?
1968年,因文革影響,被分配到青海當工人。業余時間鉆研科研,現在想來,那時卻恰恰是我人生最大的機遇。
3、有什么話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給孩子的?有什么話是你曾經深信不疑如今不以為然的?
想要一生幸福,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的領域,并享受這個領域的工作,不要因功利改變自己的內心初衷。
4、是否有過放棄或不思進取的時候?如何度過那段艱難時光讓自己繼續前行?
還是在青海的時候,看不到希望。剛開始會和工友一起打牌消磨時間。后來研究起科學知識,文革后,因為那時的積累就走上科研的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